地名:蒲蕩夏村 | 隸屬:楊汛橋街道 |
區劃代碼:330621011200 | 代碼前6位:330621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D |
長途區號:0575 | 郵政編碼:312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村位于牛頭山腳下,蒲蕩夏因牛頭湖內多生蒲草,亦稱蒲蕩,約900年前夏姓遷徙至此定居,故名。夏氏《捐修宗祠碑記》載:宋末因戰亂僻居會稽,乩遷至山陰之蒲蕩村,卜吉于茲,聚族居也。既耕且讀,族興振振,創立家廟。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蒲蕩夏村被命名為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
2023年3月,蒲蕩夏村入選浙江省第三批未來鄉村創建村名單。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名單公布,蒲蕩夏村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蒲蕩夏村被命名為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基本介紹:
蒲蕩夏村位于楊汛橋鎮中片,村域面積0.92平方公里,有農戶292戶,人口1235人,外來暫住人口1700余人,全村現有個私企業40余家,2015年村集體收入525.6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5147元。(其中村民從集體再分配得到收益150萬元/年)。
隨著新農村新社區的快速發展,先后著重以村莊規劃和盤話、集約用地的指導思想,2006年重點開發建設大湖住宅小區,解決了一批突出的住房困難戶,首期52戶全部入住。并建造了村委辦公樓、村文化體育中心、及全縣笫一家村級家宴服務中心,2012年為解決更多老百姓的建房問題,實施“空心村”改造工程,得到了區、鎮的認可,一期23戶已完成擇房,二期8戶住宅小區
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屬錢清人民公社新安管理區第五生產大隊,1961年3月為楊汛橋人民公社新五大隊,下轄5個生產小隊,1980年10月改名為蒲蕩夏大隊。
1983年10月為楊汛橋鄉蒲蕩夏村。
1992年5月鄉鎮撤擴并時,因書寫失誤,誤將蒲蕩夏的“夏”字登記成“下”字,遂成楊汛橋鎮蒲蕩下村。
因登記與現實使用名稱不符,導致諸多不便,2015年10月15日,經地名辦批復更準為蒲蕩夏村。
2019年11月為楊汛橋街道
周邊相關:
蒲蕩夏村附近有柯巖風景區、蘭亭、大香林風景區、喬波冰雪世界、鑒湖、魯鎮等旅游景點,有紹興黃酒、紹興腐乳、平水日鑄茶、紹興老酒、紹興醉魚、紹興蘭花等特產,有會稽山黃酒、紹興石橋營造技藝、水龍會、安昌臘腸制作技藝、紹興青銅劍鑄造技藝、紹興扇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街道·蒲蕩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