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河坊社區 | 隸屬:清波街道 |
區劃代碼:330102001055 | 代碼前6位:33010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浙A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南宋時清河郡王張俊之宅位于西側太平巷,坊以此名,歷代沿用。清河坊當時靠近大內和德壽宮,為京城最繁華之地,酒樓茶肆,鱗次櫛比,買賣晝夜不絕。清時南有撫署,西有藩署,為省城政治中心。后胡慶余堂、孔鳳春香粉號、密大昌煙店等著名老店,皆開設與此,為商業興盛之地。
張俊(1086~1154年),字伯英,宋元祐元年(1086年)生于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縣。自幼喜好騎射,有才氣。16 歲即為三陽寨(今甘肅省麥積區三陽川)弓箭手。“宣和初(當為政和六年,1116年)從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成為入品…… 張俊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清河坊社區居委會成立于2001年,地處吳山腳下,西子湖畔,東至中山中路,南至鼓樓、伍公山與紫陽街道交界,西至延安南路、四宜路、四宜亭(不含四宜路、四宜亭兩邊),北至惠民路,所轄面積0.52平方公里。現有戶籍2600余戶,人數7261人,常住居民2200余戶,人口數6730人;黨員343人;專職社區工作人員12人,平均年齡35歲。社區擁有市公安局、杭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上城區人民政府等16家大型地區單位。同時擁有河坊街、吳山、城隍閣、伍公山、杭州歷史博物館等自然、人文景觀,是一個集景區、街區、居民區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社區。
社區著力打造“家門口體驗式廉政教育”基地,強化監督落地,為推進區
歷史沿革:
1950年,設高銀巷、十三灣巷、華光巷、理問所、大井巷、河坊街、娘道山、螺螄山及大、小螺螄山門等10個居民區。
1954年,大、小螺螄山門居民區合并為螺螄山居民區。
1960年,糧道山、螺螄山居民區合并為城隍山居民區。
1969年,更名吳山居民區。
1999年,撤銷十三灣巷、理問所、大井巷、河坊街居民區,重新組建吳山、華光巷、高銀巷居民區。
2001年,吳山居民區改置清河坊社區,華光巷、高銀巷居民區合置高銀
周邊相關:
清河坊社區附近有清河坊歷史文化景區、皋亭山旅游區、小營·江南紅巷景區、錢學森故居、胡慶余堂博物館、南宋皇城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杭州絲綢、拆凍鯽魚、杭州醬鴨、杭州貓耳朵、糟燴鞭筍、油燜春筍等特產,有杭幫菜烹飪技藝、杭羅織造技藝、杭州金銀飾藝、方回春堂、張同泰、孔鳳春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