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漁西村 | 隸屬:浦壩港鎮 |
區劃代碼:331022107237 | 代碼前6位:33102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當地宗譜記載,嘉慶年間,祖先為避權奸,乘舟遠離福建,定居于此。為防海水沖擊,在村前筑一堤壩,當地群眾稱堤壩為“墈頭”,故村名坳頭,解放后演變為坎頭。因重名,1982年以漁西鄉人民政府駐于,更名為漁西。
基本介紹:
浬浦鎮漁西村位于浬浦鎮的東北面,全村耕地面積915畝,山林2500畝,灘涂120畝,果園面積239畝,戶籍409戶,戶籍人口1320人,人均收入7000多元,全村黨員40人,村民代表23人,村兩委成員7 人。
為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越善村堅持從制度機制入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探索實行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實現我村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的向前發展。以制度的形式規范村民行為,嚴格管理程序,逐步形成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
1、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現已建立一套完整、有效、長期的保潔制度。組建村容保潔隊伍,在村民中選用了事業心強、肯吃苦
歷史沿革:
清屬臨海縣承恩鄉二十都,后改屬承恩鄉漁西莊。
民國屬澧浦鄉。
1949年解放后屬澧浦鄉。
同年8月屬漁西鄉。
1955年,分別成立5個初級社,1957年,5個初級社合并轉為漁西鄉第一高級社。
1958年底屬漁西管理區。
1961年屬漁西公社坎頭大隊(即后之漁西大隊)。
1984年屬漁西鄉漁西村民委員會。
1992年5月,撤區擴鎮并鄉時,撤銷三巖鄉,改屬浬浦鎮。
2013年11月屬浦壩港鎮。
周邊相關:
漁西村附近有蛇蟠島、丹峰(章家山)、湫水大峽谷、健跳所城遺址、亭旁紅色景區、擴塘山島等旅游景點,有臺州三門青蟹、三門跳跳魚、三門望潮、三門血蚶、三門縊蟶、椒鹽排骨等特產,有農歷二十四節氣(三門祭冬)、黃沙獅子、濟公傳說、黃巖翻簧竹雕、新前武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