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濱街道 | 隸屬:龍灣區 |
區劃代碼:330303003 | 代碼前6位:33030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轄區面積:約2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7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錦海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寓意錦繡海濱,故名。2019年,撤銷海濱街道沙北村、教新村、漁池村村民委員會,合并設立錦海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寧城社區 | ~003 | 主城區 | 位于海濱街道的北片,東至堤塘,西接永中街道,南至機場大道沙前社區,北至寧田社區而得名。…[詳細] |
沙蟾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轄區內有蟾鐘、沙南、沙中、建新、沙北等5個村而得名。…[詳細] |
沙中村 | ~200 | 主城區 | 沙中村東到東海大堤,南至河頭路為界與建新村相鄰,西接永強塘河,北與沙北村相依。因位于沙村的中部,故名。全村827戶3578人。有中共黨員99人,村面積…[詳細] |
蟾鐘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蟾鐘村東臨甌江海岸,南與永興街道小塘村交界,西至永強大道,北至交杯橋與沙南村相鄰。村內有二岸(上岸、下岸)、三丼(馬掛丼、丼潭丼、祠堂丼)、三墩(門前…[詳細] |
沙南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沙南村,地處龍灣區海濱街道。全村現有常住人口512來戶,2165人,外來務工人口3700多人,F有農田380畝,其中水田380畝。居民住房以樓房為主,…[詳細] |
建新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建新村東瀕東海大堤,南至沙村犁頭嘴與沙南村相鄰,西至永強大道永中鎮南村為界,北以河頭路與沙中村相依。全村381戶1544人,有外來人員1126多人。全…[詳細] |
北新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北新村東臨甌江口,南與教新為鄰,西倚寧村、城東村,北接小陡村。全村由邱宅.王宅.移民3個自然地方組成,10個小組,另有公廁1所,社區衛生室1個,老人亭…[詳細] |
城東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城東村東臨甌江口,南倚北新村,西與寧村、江一村為鄰,北接小陡村,以地處原寧村所城東面而得名,F有常住戶483戶2030人,有耕田640多畝。新中國成立…[詳細] |
寧村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寧村村即寧村所,東臨城東、北新村至甌江口岸,南倚漁池新村、教新村、沙北村、沙中村,北接江一村、藍田村、小陡村,西與永中石浦村交界。明洪武二十年(138…[詳細] |
江一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江一村,原名北門外村,以地處原寧村所北門外得名。東首是城東村,南倚寧村,西接永中石浦村,北與藍田村為鄰。村莊緊依機場大道,轄寧村所部分地段和沙角灘頭自…[詳細] |
藍田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藍田村位于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北部,東臨甌江口岸,南接區行政管理中心,西鄰瑤溪風景名勝,毗鄰永強機場。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淵源綿長。厚德崇文、尚禮重商的…[詳細] |
小陡村 | ~212 | 城鄉結合區 | 小陡村位于海濱街道北端,南面跟北新村城東村相鄰,西面跟藍田村相接,緊靠甌江口,與龍灣區標準廠房相伴,面積約2.7平方公里,轄區6個生產隊,村民代表42…[詳細] |
地名由來:
街道地處甌江入海口,位于東海之濱,故名海濱街道。
基本介紹:
海濱街道位于甌江口南岸,距溫州市區20公里,是溫州永強機場所在地。街道總面積2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2.7萬,外來人口2.3萬。2004年,全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34.69億元,農業總產值0.53億元,出口交貨值3.73億元,財政稅收1.29億元,人均收入8808元,是溫州市首批小康鄉鎮和全國股份制經濟的發祥地。 近幾年來,海濱街道牢牢抓住發展機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指導,以建設現代化新海濱為目標,扎實工作,團結奮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得到了全面發展。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蓬勃發展。企業呈現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發展趨勢,基本形成人造革、箱包、鞋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海濱街道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0月14日雙村鄉人民政府建立,屬溫州市永強區管轄。
1950年5月永強區分為16個鄉(鎮),雙村鄉分為沙蟾、寧村2個鄉。
1956年2月,沙蟾、寧村2個鄉合并為永江鄉。
1958年10月永強人民公社成立,永江鄉改為永江生產大隊,改屬溫州市。
1959年5月,永江生產大隊改稱永江管理區。
1961年10月,公社體制下放,永江、永興管理區合并為海濱公社,原生產隊改稱生產大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