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坑源底村 | 隸屬:巖樟鄉 |
區劃代碼:331181205204 | 代碼前6位:331181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K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駐地得名,是龍泉縣委舊址所在地。
基本介紹:
坑源底村位于龍泉市西北方向,隸屬巖樟鄉,距離市區17公里,面積16640畝,人口368人,4個村民小組,89戶,耕地493畝,其中水田472畝,山林面積15368畝,毛竹山2788畝,人均收入3913元,總收入475萬元,集體收入10.7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在鄉及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依靠豐富的山地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竹林木產業。其中的高效筍竹兩用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民朋友的增產增收。村委在鄉政府的領導下,堅定不移的走生態創業之路,在保護林木資源,當地的原始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鄉政府的指導下,決定依托當地良好
榮譽排行:
2020年11月,坑源底村被確定為2019年度麗水市紅色示范村。
歷史沿革:
1951年為金石鄉第一行政村,1961年改稱巖樟公社坑源底大隊,1983年7月改稱巖樟鄉坑源底行政村。
1951年為巖樟鄉第六行政村,1961年改稱巖樟公社何坑大隊,1983年7月改稱巖樟鄉何坑行政村。
2019年6月,同意撤銷坑源底村、何坑村等2個村,合并設立坑源底村。
周邊相關:
坑源底村附近有中國青瓷小鎮·披云青瓷文化園、龍泉住龍景區、龍泉山景區、龍泉寶溪景區、龍泉白云巖風景名勝區、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旅游景點,有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龍泉靈芝、龍泉靈芝孢子粉、龍泉金觀音、龍泉黑木耳等特產,有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開天門、畬族民歌、上宕功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