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白象街道 | 隸屬:甌海區 |
區劃代碼:330304003 | 代碼前6位:330304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轄區面積:約12.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47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湖社區 | ~009 | 主城區 | 南湖村約有村民2727人,分三個自然村:依次為南湖、前呈、陳莊。黨員有78人,48名村民代表。…[詳細] |
南垟社區 | ~011 | 主城區 | 該社區位于南白象,緊靠三垟濕地,取2個地名中的南和垟命名。…[詳細] |
霞坊社區 | ~012 | 主城區 | 南白象街道霞坊村位于南白象街道南部,距溫州市區6公里,東臨溫瑞塘河和南塘大道,西接104國道,位于溫州市區南大門,霞坊村常住人口2708人,外來人員6…[詳細] |
上蔡社區 | ~013 | 主城區 | 甌海區南白象街道上蔡村位于南白象街道的北部,南塘大道穿村而過,轄區652戶,常住人口2632人,另有外來務工人員3000余人,浙南閩北最大的醫療機構—…[詳細] |
橫港頭社區 | ~014 | 主城區 | 橫港頭村在于溫瑞大道旁,2014年村民人數1626人,低保13戶、困難4戶、殘疾34人、村民代表39人、黨員49人。…[詳細] |
鵝湖村 | ~200 | 主城區 | 境內原有一個形似鵝的湖。1949年稱鵝湖村,屬白象鄉。1958年稱第一連隊、第二連隊,屬梧埏人民公社白象管理區。1961年2個隊合并稱鵝湖大隊,屬白象…[詳細] |
白象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白象村是南白象街道政治、經濟、文化、行政中心村,位于南白象街道南部,東鄰高教園區,西連104國道,甬臺溫、金麗溫高速公路在我村東面雙向互通立交橋,溫瑞…[詳細] |
金竹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金竹村位于甌海區南白象街道的南部,104國道貫穿全村,金麗溫高速公路穿村而過,緊靠甌海經濟開發區,總面積2.3平方公里。金竹村下轄4個自然村,常住人口…[詳細] |
地名由來:
表示政府駐地白象自然鎮,加方位“南”得名。境內有古跡白象塔。
基本介紹:
南白象街道位于溫州市區的南郊,有“甌海南大門”之稱,與瑞安相毗鄰。轄區總人口15557人,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耕面積8455畝,山地面積3441畝。9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6億元,農業總產值3220萬元,第三產業總產值4640萬元,財產總收入1015萬元,人均收入5488元。
南白象街道是溫州地區乃至浙閩兩省南北往來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優越,四通八達。104國道,溫瑞塘河,南塘大道貫穿全鎮南北。甬臺溫高速公路和金麗溫一級公路在集鎮東側進行雙高速立交,一個氣勢宏偉的互通式立交橋將在此地崛起,南白象成為全國45個大交通樞紐之一。規劃中的溫州市汽車貨運中心,內河航運轉中心,汽車服務中心,公路交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南白象街道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密印寺位于甌海區南白象街道頭陀山麓。俗稱頭陀寺,又名妙智寺。相傳唐代高僧玄覺(665—713)曾棲遲于此。五代后漢乾祐年間(948—950)正式建寺。明末禮部尚書瑞安林增志(1593—166
白象寺位于甌海區南白象街道,又名瑜珈寺,白云道觀。肇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宋崇寧三年(1104)大修,明末重建。坐北朝南,二進五開間。正殿通面闊20米,通進深17.4米,磚木結構
歷史沿革:
轄地明、清時屬永嘉縣德政鄉十三都、十四都。
清后置白象鄉,屬永嘉縣。
1949年稱白象鄉,屬溫州市。
1950年5月改屬永嘉縣。
1956年3月慈湖鄉并入,仍稱白象鄉,后曾名南湖鄉。
1958年10月公社化時改設梧埏公社白象管理區,并劃歸溫州市管轄。
1959年11月將原慈湖鄉轄境和蟠鳳、燈籠浹二村析出,另置慈湖管理區。
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后,改稱白象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劃歸甌海縣管轄。
因與樂清縣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