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臨城街道 | 隸屬:新城管委會 |
區劃代碼:330902006 | 代碼前6位:33090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L |
長途區號:0580 | 郵政編碼:316000 |
轄區面積:約59.6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5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2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翁洲社區 | ~004 | 主城區 | 翁洲社區成立于2005年8月,有長升村、西蕩村、橫塘村及翁洲居委會三村一居聯建而成,它位于臨城新區的中心區域,東北與桃灣社區相鄰,南接田螺峙社區,西與…[詳細] |
田螺峙社區 | ~005 | 主城區 | 田螺峙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10年3月8日經新城管委會批復成立,6月1日掛牌正式對外辦公。田螺峙社區地處臨城新區西南部,南至海景道,北至海天大道,東至千…[詳細] |
甬金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因其靠近甬東、甬慶兩個村又做落于金色溪谷花園,故取名甬金社區。…[詳細] |
如心社區 | ~007 | 城鄉結合區 | 根據《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將臨城街道丹楓社區居民委員會更名為如心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批復》(定政函〔2022〕47號)文件精神,原“丹楓社區居民委…[詳細] |
蕙蘭社區 | ~008 | 主城區 | 因蕙蘭路從社區中間穿過而得名。2020年3月新成立。…[詳細] |
金雞山社區 | ~009 | 主城區 | 金雞山社區東至金雞山,南至新城大道,西至中灣路,北至怡島北路規劃路段,總面積約100公頃。
主要管理區域為桃灣六區(南區、北區、西區)。社區居民主要…[詳細] |
南海社區 | ~010 | 主城區 | 以管理區域有南海實驗學校得名。原址為永華村陳家山自然村,2000年拆遷改建南海實驗學校,2019年設立。…[詳細] |
海悅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因社區內有海洋大學以及南海學校長峙校區,而且他的區域是馬鞍路-海大北路,南至攬月湖海塘,所以取名為海悅“悅”,高興、愉快的意思。…[詳細] |
吳榭社區 | ~012 | 城鄉結合區 | 吳榭社區地處臨城新區西部,是惠民橋、永華村和海防村三村聯合建立。區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南面臨海,東臨南海實驗學校,西與城東街道毗鄰,轄區內有多家單位…[詳細] |
錦灣社區 | ~013 | 主城區 | 有錦瀾公寓、錦瀾府邸等住宅區得名。2016年設立。原委托翁洲社區居民委員會代管,2019年1月起獨立管理,以管理區域原屬中灣村民委員會,原為涼禿崗山。…[詳細] |
舟中社區 | ~014 | 主城區 | 以管理區域有舟山中學得名。其址原為永華村梅家墩等自然村。2012年拆遷,2016年起新建學校和住宅區。…[詳細] |
長峙社區 | ~016 | 主城區 | 長峙社區位于舟山島南緣、臨城街道西南面,靠近我國南北海運和遠東國際航線,南臨國際錨地,北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四面環海,陸地面積18.3平方公里,05年…[詳細] |
馬鞍社區 | ~017 | 主城區 | 因聚落依馬鞍山周圍建設而得名。馬鞍山,原為海中小島,因形似馬鞍得名。…[詳細] |
桃灣社區 | ~018 | 主城區 | 桃灣社區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來的老矸村及桃灣安置小區一至五期組成。本社區位于臨城街道中北部,東至世紀大道,南至定沈線(與翁洲社區相鄰),西至臨長…[詳細] |
中灣社區 | ~019 | 主城區 | 臨城街道中灣社區于2011年5月份成立,屬于一村一社,一村為中灣村。中灣村由原華中、青灣兩村于2002年合并而成,位于臨城街道西北部,東靠金雞山,南鄰…[詳細] |
惠民橋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以惠民橋自然村得名。“惠民橋”名稱記載始見于清末,以村內舊有名為“惠民橋”的古橋得名。…[詳細] |
王家墩村 | ~223 | 主城區 | 王家墩,傳因舊時王姓村民較多,村內有煮鹽形成的土墩得名。…[詳細] |
東蟹峙村 | ~224 | 村莊 | 以東蟹峙島得名。“東蟹峙”原稱東蟹嶼,地名記載始見于清末,民國時期諧音為東蟹峙。“峙”為“嶼”的古越語方言諧音。…[詳細] |
三官堂村 | ~225 | 村莊 | 以境內有三官堂得名,舊稱沈公嶺下。1949年屬甬東鄉第五保。1950年屬甬東鄉第五村。1958年屬城關公社第五大隊。1962年劃屬洋岙公社。1966年…[詳細] |
黃土嶺村 | ~226 | 城鄉結合區 | 以村內舊有黃土嶺古道得名。解放初為甬東鄉第五村,1956年建甬東合作社,1958年為城關公社第五大隊,1962年歸屬洋岙公社,1966年稱紅旗大隊,1…[詳細] |
甬東村 | ~227 | 城鄉結合區 | 以村處甬東岙得名。甬東,即甬江之東,別稱甬句(句,音gōu)東。《左傳》: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詳細] |
甬慶村 | ~228 | 城鄉結合區 | “甬慶”名稱始于1956年設甬慶合作社,以村處甬東岙,取“慶祝甬東新生”之義得名。…[詳細] |
毛竹山村 | ~229 | 城鄉結合區 | 毛竹山社區地處白泉鎮的東南,離白泉鎮政府5.5公里、定海中心10公里、沈家門中心16公里、新城中心只有4.5公里。毛竹山社區由萬壽、愛國兩個行政村合并…[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翁浦。相傳三國時期東吳句容人葛玄(號仙翁)在今青灣浦邊建伏龍庵修煉得道,遂稱河為翁浦,附近小山為翁山。也有人認為當地是歷史上(東周前后)翁國的所在地,是翁姓的發源地,故稱翁山和翁浦。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建翁山縣,即以翁山名之。現名稱來源于1953年設立的臨城區,以當時鄰近定海縣城而得名。
葛玄(164~244),字孝先,句容人。少時曾從真人左慈習醫道丹術,博覽經史,酷愛《老子》、《莊子》學術,安閑淡泊,喜撫琴。東漢光和二年(179年)15歲時學有所成,名振江左。不羨官祿榮位,徜徉林麓,為擇布道煉丹寶地,遨游名山大川,凡23年…… 葛玄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是目前舟山新一輪城市規劃中的開發新城。東與普陀區勾山街道接壤,西臨城東街道,南瀕大海,北鄰北蟬、白泉等鄉鎮。陸地面積59.66平方公里,海岸線25.1千米,有島嶼26個,耕地22572畝,山林28075畝,鹽田3723畝,圍塘養殖100畝,淺海2萬畝。下轄9個社區,25個村,有人口12651戶,33480人,其中農業人口29543人。2004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4億元,人均收入5993元。先后被評為舟山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定海區"五強鄉鎮"、市"小康鄉鎮"等。
近幾年來,臨城各項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長。街道現有企業110家,初步形成以水產產食品、機械制造、建筑建材、化工塑料、船舶修造為主的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臨城街道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黃楊尖山地處舟山市新城——定海臨城街道,是舟山本島第一高峰,海拔503.6米,登頂遠眺,舟山群島盡收眼底,自然風光秀美,是登高攬勝、觀賞千島風光的絕佳處。黃楊尖景區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眾多,
歷史沿革:
古稱翁浦。
相傳三國時期東吳句容人葛玄(號仙翁)在今青灣浦邊建伏龍庵修煉得道,遂稱河為翁浦,附近小山為翁山。
也有人認為當地是歷史上(東周前后)翁國的所在地,是翁姓的發源地,故稱翁山和翁浦。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建翁山縣,即以翁山名之。
民國時期,改莊為鄉,分設吳榭、洞岙兩鄉。
1953年民主建政時,建臨城區,分置荷花、萬塘、茶山、洞岙、長河、老碶、吳榭7鄉。
1953年民主建政時,建臨城區,分置荷花、萬
區劃:浙江省·舟山市·新城管委會·臨城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