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廟后王社區 | 隸屬:西興街道 |
區劃代碼:330108001003 | 代碼前6位:330108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浙A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古名范港村包括張家西、石板莊、潮大房、廟后王等自然村。明.宣德年間,王琮自西興入贅范港村胡氏,此后子孫繁衍成村,因地處六和廟后,故名廟后王。
基本介紹:
廟后王社區位于西興街道西南面,東臨濱文河,南至馬湖社區,西至張家西直河,北至濱康路。面積0.92平方千米,有3305人。駐濱康小區、濱康二苑。其地1958年為廟后王大隊。1961年4月,建立中共廟后王村支部,1966年1月改稱為紅旗大隊,1981年1月恢復為廟后王大隊,1984年改稱為廟后王村,2005年4月撤村建居成立廟后王社區。據說:廟后王村古名叫范港村,明·宣德年間,王琮自西興入贅范港村胡氏,此后子孫繁衍成村, 因地處六和廟后,廟后住著一戶姓王人家而得名。村落形成約400多年歷史。在省內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曾經有這么兩個傳說:一是聞名省內外的“廟后王人偷芋艿的故事”;二是“長河九廳十三堂
歷史沿革:
1958年為廟后王大隊;1961年4月,建立中共廟后王村支部,1966年1月改稱為紅旗大隊,1981年1月恢復為廟后王大隊,1984年大隊改稱為廟后王村,2005年4月變更為廟后王社區。
相傳:廟后王村古名叫范港村,明宣德年間(1426-1435),王琮自西興入贅范港村胡氏,此后子孫繁衍成村,因地處六和廟后,廟后住著王姓人家而得名。
村落形成約400多年歷史。
民間有“長河九廳十三堂,比不上廟后王樂山堂
周邊相關:
廟后王社區附近有西興古鎮、白馬湖漁村、蕭紹海塘(杭州段)、美國城、浙江中醫藥博物館、嘟嘟城等旅游景點,有鮮肉餛飩、羊肉燒賣、砂鍋魚頭王、綾絹扇、都錦生織錦、火燜鞭筍等特產,有余杭滾燈、西湖綢傘制作技藝、蕭山花邊制作技藝、西湖傳說、王星記扇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