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中甸鎮 | 隸屬:香格里拉市 |
區劃代碼:533421102 | 代碼前6位:53342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R |
長途區號:674400 | 郵政編碼:674400 |
轄區面積:約880.9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311人 |
人口密度:約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聯合村 | ~201 | 村莊 | 因1958年民主改革時,達拉、貢卓兩村聯合設立鄉政權而得名。…[詳細] |
和平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取“土改時和平協商議事”之意而得名。1958年命名為生產隊,1984年改為鄉,1988年鄉改行政村,2001年進行村級體制改革,改行政村為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團結村 | ~203 | 村莊 | 取“民族團結”之意得名;團結。1957年命名為生產隊,1984年改為鄉,1988年鄉改行政村,2001年進行村級體制改革,改行政村為村民委員會。即團結…[詳細] |
地名由來:
小中甸,漢語:藏名洋塘,意為第二塊壩子,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小中甸鎮位于縣城建塘鎮之南,介于北緯27°20′~99°59′之間,鎮駐地小中甸村, 海拔3240米,距縣城36公里。元代稱小旦當,亦稱楊達木, 屬奔不兒亦思剛招討司管轄。 明永樂四年(1406年)置楊湯安撫司,弘治九年(1496年)為木氏土司占領,嘉靖八年(1529年)在今聯合村貢下建行宮管理滇西北藏區,清雍正二年(1724年)中甸歸屬云南管轄后,為小中甸境,民國改為第二區,民國29年改屬全甸鄉。1950年設小中甸區。1958年建立高原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改稱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改為小中甸鄉,轄聯合、和平、團結三個行政村,50個農業合作社,78個自然村,1313戶,7802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小中甸鎮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22年12月,小中甸鎮被評定為云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示范鄉鎮。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協確定小中甸鎮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鎮”項目實施單位名單。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出爐,小中甸鎮上榜。
歷史沿革:
明永樂四年(1406年),設揚塘安擾司,隸云南都司。
弘治和平村九年(1496年)麗江木氏土司占領中甸。
嘉靖八年(1529年),在聯合貢下建木氏土司王宮,并派木瓜分駐其地,統領軍政大權。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被蒙古和碩特部占領,麗江木氏土司勢力退出中甸。
四十八年(1709年),中甸自行管理。
四十九年(1710年),中甸劃分為五境,其地屬小中甸境。
雍正二年(1724年),中甸劃歸云南。
民國二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