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團結彝族鄉 | 隸屬:云龍縣 |
區劃代碼:532929203 | 代碼前6位:532929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2700 |
轄區面積:約30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083人 |
人口密度:約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團結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團結村屬全鄉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加之民族眾多,有京山彝族、佬倵族、苗族、白族、土族等,為了加強各民族之間團結得名。…[詳細] |
新宅村 | ~202 | 村莊 | 位于團結鄉東部,為彝、白兩族,地處山區,寓意為新建住房之地得名。…[詳細] |
河南村 | ~203 | 村莊 | 因村處關坪河以南,得名河南。解放初歸一區稱金蓮區,1956年設團結管理區河南鄉,1958年設團結公社河南大隊,1963年設團結區河南鄉,1970年設團…[詳細] |
河東村 | ~204 | 村莊 | 因村處關坪河以東,得名河東。解放初設團結鄉河東村。1958年設團結公社河東管理區。1963年設團結河東大隊,1970年設河東公社,1984年設河東鄉,…[詳細] |
豐收村 | ~205 | 村莊 | 解放初期豐收地區糧食豐收,當時豐收農民勤勞種植各種農作物增產,取名豐收。…[詳細] |
地名由來:
團結彝族鄉因駐地居住有3個世居民族,取多民族聚居、各民族大團結之意,故名團結。
基本介紹:
團結彝族鄉位于云龍縣城東部,關坪河流域,1989年成立彝族鄉,云龍縣通往州府的黃金公路從鄉內橫穿而過,被譽為云龍縣東大門,距縣城38km,州府100km,東靠洱源縣西山鄉,南與漾濞縣富恒鄉毗鄰,西壤永平縣北斗鄉和云龍縣寶豐鄉,北接云龍縣關坪鄉,全鄉國土面積302平方公里。地處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轄新宅、團結、河南、河東、豐收五個村委會,大村、麻七等88個自然村和村民小組。居住著漢、白、傣、苗、傈僳、拉祜、阿昌、回、蒙古、土家、彝等11個民族。
全鄉地勢屬高山丘陵地狀,最高海拔3114m(龍塘山),最低海拔1820m(窯底),東西橫距50k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團結彝族鄉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2018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團結彝族鄉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屬云龍州,稱箭桿里。
民國元年(1912年),箭桿場境內東部屬箭桿里的黃蜂、白蠟澗劃歸漾海縣(原雙澗鄉)。
民國三年(1914年),屬云龍縣第一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二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為福里鄉。
1949年,改為金蓮分區。
1951年,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樹、里莊登等18小村劃歸洱源縣(西山鄉)。
1956年5月,第一區所屬河東鄉的芷打拉、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