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蚌谷鄉 | 隸屬:西疇縣 |
區劃代碼:532623201 | 代碼前6位:5326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H |
長途區號:876 | 郵政編碼:663500 |
轄區面積:約133.1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正村 | ~201 | 村莊 | 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時設鄉名龍正鄉。1958年10月,必名龍正管理區。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龍正公社。1971年廢區建人民公社…[詳細] |
木者村 | ~202 | 村莊 | 1932年全縣設53個小鄉鎮時設鄉名木者鄉。1952年改行政村為鄉時,設鄉名木者鄉。1962年全縣設65個小公社時改名木者公社。1971年廢區建人民公…[詳細] |
長箐村 | ~203 | 村莊 | 1952年全縣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時設鄉名長箐鄉。1958年10月改名長箐管理區。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長箐公社。1971年廢區建人民公社時改…[詳細] |
蚌谷村 | ~204 | 鄉中心區 | 1932年全縣設五區53個小鄉鎮時,設名蚌谷鄉。1950~1951年全縣設35個行政村時設名蚌谷行政村。1952年全縣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時,設…[詳細] |
程家坡村 | ~205 | 村莊 | 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時設鄉名程家坡鄉。1958年10月改名程家坡管理區。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程家坡公社。1971年廢區建人民…[詳細] |
大吉廠村 | ~206 | 村莊 | 1932年設小鄉名大吉廠鄉。1952年全縣設70個小鄉時,設為大吉廠鄉。1958年10月,改名大吉廠管理區。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大吉廠公社。197…[詳細] |
法古村 | ~207 | 村莊 | 1932年全縣設5區53個小鄉鎮時,于轄區內法戛村設鄉名法戛鄉。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時,于法古自然村鄉名法古鄉。1958年10月…[詳細] |
地名由來:
蚌谷鄉因鄉人民政府駐蚌谷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蚌谷鄉位于西疇縣城西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里。東接西灑鎮,南鄰興街鎮,西抵蓮花塘,北與硯山縣八嘎鄉接壤。全鄉總面積133.16平方公里(有耕地20706畝,其中地17107畝,田3653畝),全鄉轄7個村委會197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回、蒙古6種民族。到2003年末,全鄉共有5005戶人口20782人,其中農業戶4886戶19794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7人。境內大寨、蚌谷、嚕拉、龍正、龍莊、加保等地屬山區小壩子,除法古村委會多數面積及龍正村委會部分面積屬土山區處,其余均屬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地貌占總國地面積的92%以上。境內共有小二型水庫三個,即:蚌谷水庫
文化旅游:
蚌谷三保臺地--新時代西疇精神發祥地位于西疇縣蚌谷鄉,年代為1990年。蚌谷三保臺地--新時代西疇精神發祥地為文山州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民國九年(1920年),設蚌谷甲,蚌谷鄉境域屬西酒區。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蚌谷保。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設西疇縣中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嘉谷鎮。
1952年,設區稱西時縣一區,隸縣屬。
1958年10月,改稱蚌谷公社。
1983年5月,改蚌谷區。
1987年8月,區改蚌谷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