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貓街鎮 | 隸屬:武定縣 |
區劃代碼:532329103 | 代碼前6位:532329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E |
長途區號:878 | 郵政編碼:651600 |
轄區面積:約438.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8人/平方公里 | 海拔:2783米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貓街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貓街逢寅而市,寅為虎(貓),清康熙27年(公元1688年)武定知府王清賢裁定為虎街,后由于人們習慣將虎稱為貓沿用。因村委會因駐貓街。…[詳細] |
倉房村 | ~202 | 村莊 | 以古代糧倉稱謂,因村委會因駐倉房(村)。…[詳細] |
百子村 | ~203 | 村莊 | 因曾有一白族母子居住過,當地人稱白族為百子,因村委會駐百子村。…[詳細] |
湯郎村 | ~204 | 村莊 | 彝語地名。湯意為積水,郎意為箐,彝語意為積水的箐凹,因村委會境內有湯郎(村)。…[詳細] |
永泉村 | ~205 | 村莊 | 因此地有龍潭水故稱。解放后1952年為迤納廠鄉,1954年屬湯郎鄉,1956年為迤納廠高級社,1973年從湯郎大隊劃出為永泉大隊,1984年建永泉鄉,…[詳細] |
白云庵村 | ~206 | 村莊 | 解放前為白云庵寺所在,昔日白云庵主要是修行的婦女主持寺廟,白云擬為清潔的意思,因村委會駐白云庵(寺)。…[詳細] |
大麥地村 | ~207 | 村莊 | 以有大塊種大麥的田地故稱,因村民委員會駐大麥地(村)。…[詳細] |
龍慶關村 | ~208 | 村莊 | 傳說昔日曾有九條龍在此匯合鬧龍宮,當地稱龍慶,后人曾在此設過關隘。…[詳細] |
七排村 | ~209 | 村莊 | 因地處低凹,古時候山洪暴發常淹農田。某富人發動農民劈山引流,每日挖溝長度總有七排。…[詳細] |
秧草地村 | ~210 | 村莊 | 地處武定與祿豐兩縣交界的分水嶺上,因村莊多居于嶺崗洼箐里,田地里秧草生長較多,村委會駐秧草地。…[詳細] |
麥地沖村 | ~211 | 村莊 | 此地農作物以麥為主,因村委會駐麥地沖(村),是村民選舉產的群眾自治組織,故名。…[詳細] |
大廠村 | ~212 | 村莊 | 明清曾在此建過煉鐵廠,因村委會境內有大廠。…[詳細] |
五拃甸村 | ~213 | 村莊 | 彝語地名。五拃意為有野貓,甸意為壩子,彝語意為有野貓的壩子。…[詳細] |
半山村 | ~214 | 村莊 | 因村住半山腰得名,村委會駐半山。1973年稱新村大隊;1928年更名為半山大隊,1984年改稱半山鄉;1988年改稱半山辦事處;2000年改稱半山村委…[詳細] |
三家村 | ~215 | 村莊 | 古時有三家住戶。解放前系高橋大村鄉轄地,解放以后1952年貓街區管轄為三家村鄉人民鎮鎮府,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載鄉,為三家村高級社,1960年為三家…[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乾隆年間,逢虎日趕集,故名虎街,因人們慣用“貓”作虎的代稱,于是,清道光年間改稱貓街。
基本介紹:
貓街鎮位于武定縣境最南部,地處金沙江在武定縣境內的最大支流勐果河上游,距縣城29公里、昆明93公里、攀枝花185公里。東鄰本縣獅山鎮,南鄰祿豐縣中村鄉,西接元謀縣羊街鎮,北與高橋鎮、白路鎮毗鄰,東西最大跨度36.8公里,南北最長縱橫線40.1公里,轄區國土面積438.1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3米,最低海拔1980米。
全鎮轄貓街、百子、倉房、湯郎、白云庵、永泉、大麥地、龍慶關、秧草地、七排、大廠、麥地沖、五拃甸、半山、三家村共15個村民委員會,160個村民小組。
2024年末,全鎮總戶數6785戶,總人口27070人,境內居住有漢、彝、苗、回、傈僳、傣、哈尼、白等8個民族,
榮譽排行: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協確定貓街鎮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鎮”項目實施單位名單。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出爐,貓街鎮上榜。
2014年7月,貓街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為湯郎境。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湯郎鎮。
1950年7月,改建湯郎區(縣第四區)。
1951年,改建貓街區。
1958年3月,改建貓街中心鄉;同年10月,改建貓街公社。
1984年5月,改建貓街區。
1988年4月,改建貓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