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井鎮 | 隸屬:祿豐市 |
區劃代碼:532331107 | 代碼前6位:53233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E |
長途區號:878 | 郵政編碼:651200 |
轄區面積:約13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黑井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取解放后新建人民政權之意。三十年代初,建縣、1953年改稱新民鄉、1955年改稱新民公社,駐地設古壩。1961年分設古壩管理區、廟灣管理區,1963年…[詳細] |
復隆村 | ~202 | 村莊 | 村委會駐伏井,伏井有鹽井,取重修鹽井采鹽恢復經濟繁榮之意,得名復隆。…[詳細] |
大樹村 | ~203 | 村莊 | 因村中有高大的木棉花樹得名。于1962年稱大樹村人民公社,1966年改黑井公社為大樹村大隊。1984年改為大樹村鄉,1987年改大樹行政村。1987年…[詳細] |
趙園村 | ~204 | 村莊 | 本村趙姓居民居多,原駐趙家園村。1950年前屬鹽興縣轄黑井鎮,1951年改屬一區為趙園鄉,1957年鹽興縣合并廣通縣為縣轄趙園鄉,1958年廣通縣合并…[詳細] |
青龍村 | ~205 | 村莊 | 原名箐龍,源于箐內瀑布而得名,后雅化為青龍。…[詳細] |
法龍村 | ~206 | 村莊 | 取轄區內法拉村和龍骨甸村首字得名法龍。1950年前屬鹽興縣1區龍川鄉。1951年改稱法龍鄉。1957年鹽興縣合并廣通縣稱法龍鄉。1958年廣通縣合并祿…[詳細] |
銀馬村 | ~207 | 村莊 | 據傳此地產良馬,配有銀鞍,且村落在馬鞍形緩坡上,得名銀馬山村。…[詳細] |
松平村 | ~208 | 村莊 | 由梭米地意譯而來,梭:麥子;米:地。意為建在大麥地上面的村子。是村民選舉產生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詳細] |
三合村 | ~209 | 村莊 | 原此地有三條小河,三道水巖而得名。1913年黒井設鹽興縣,此地設三合鄉,1951年黑井設區,三合設鄉,1957年4月并廣通縣,1958并祿豐縣,三合設…[詳細] |
地名由來:
“黑井”名字的由來,并非有口井是黑色的,原本名為“黑牛井”。據說,當地有一個叫李阿召的放牛女孩,在一次放牧的時候,發現一頭長得膘壯的黑牛,但轉眼就不見了,于是順著牛蹄印尋找,來到山崖邊,看到黑牛正在舔舐水中的石頭,李阿召嘗了一口,水居然是咸的,于是鹽井被發現了。人們為了紀念那頭黑牛,就將鹽井命名為“黑井”。
基本介紹:
黑井鎮位于祿豐縣西北部,距縣城98公里,東接高峰鄉,西與牟定縣新橋鎮、安樂鄉接壤,南鄰妥安鄉,北與元謀縣羊街鎮毗鄰。東西寬7.86公里,南北稍長約18公里,面積133.6平方公里,全鎮海拔1323~2498米之間,最高點石坡坡山,海拔2498米,最低點迤碧河河口,海拔1323米,鎮區海拔1540米。立體氣候明顯,鎮政府所在地平均氣溫18.7℃,年平均降雨量713毫米,年均最低溫5℃、最高月平均氣溫27.6℃,全年無霜期325天,年日照數1848小時,積溫7774.8℃。2017年末有耕地面積調整后32653畝,其中水田12744畝,旱地19902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93畝。
【行政區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黑井鎮入選為第四批美麗宜居小鎮示范名單。
2011年12月,黑井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5年9月,黑井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文化旅游:
黑井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祿豐縣城西北65公里龍川江畔,漢唐時代這里以產貢鹽而聞名于世。云南產鹽不多,黑井是大理國僅有的9個鹽井之一。黑井古鎮歷史悠久,經濟繁盛,文化深韻,被譽為“失落的
大龍祠古建筑群位于祿豐縣黑井鎮祿豐縣第四中學校內。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萬春山南側,一共有萬春書院、大龍祠、觀音寺、三元宮四個建筑群及一個單體建筑――藏經閣,其中萬春書院已毀。現存的大龍祠
黑井文廟位于慶安堤中段南側。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兩次重建,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三月被龍溝河泥石流沖毀,旋即修
黑井滴水箐瀑布黑井滴水箐瀑布,位于黑井鎮東北13公里的滴水村東側,瀑布水源干高峰牛街河,匯流面積90平方公里,流量(旱季)0.5立方米/秒,瀑布落差80米。雨洪季節,河水湍急,流量猛增,瀑布
黑井節孝總坊黑井節孝總坊位于祿豐縣黑井鎮,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為牌坊式沙石建筑,其結構為四柱三間,額坊上鑲大理石,正中書“節孝總坊”四字,左右兩邊各書“霜筠”、“雪操”二字。石坊上雕人物、龍
歷史沿革:
唐代時期,屬姚州都督府,有“鹽泉”之稱。
元代時期,屬威楚路定遠縣。
明、清時期,屬楚雄府定遠縣。
元、明、清均稱黑鹽井,設黑鹽井鹽課提舉司。
民國二年(1913年),黑、猴、瑯、阿4井劃為一片成立鹽興縣。
1951年,改設為3區。
1957年,撤并廣通縣。
1958年10月,廣通并入祿豐縣,改稱黑井公社。
1961年,改稱黑井區。
1966年,復稱黑井公社。
1984年,復稱黑井區。
1986年,撤區設黑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