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勐外壩村 | 隸屬:龍江鄉 |
區劃代碼:530523201214 | 代碼前6位:5305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云M |
長途區號:875 | 郵政編碼:6783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應為勐懷,屬傣語,意為出藤蔑的壩子,后諧音演化為勐外。
基本介紹:
勐外壩村委會,屬于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7.00公里, 國土面積27.30平方公里,海拔175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19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茶葉、草果等農作物。有耕地2655.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6畝;有林地6603.00畝。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0戶,有鄉村人口2022人,其中農業人口1989人,勞動力10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92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3000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4.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
勐外壩村與蕨葉壩村、新寨村、邦明村、弄崗村、赧等村、弄福村、大新寨村、弄玲村、硝塘村、上龍村、勐柳村、三臺山村、大漢壩村、幫煥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云南省第二批省級森林鄉村名單,勐外壩村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衛生村名單出爐,勐外壩村上榜。
歷史沿革:
起始時間據史無可考,約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就叫勐外壩。
清末至民國初期,屬潞江土司(第八區)管轄之外五寨之一,楠木橋西北屬龍江區第六區管轄;1950年劃為第一區赧等鄉;合作化后屬龍江公社勐外壩管理區;1962年為龍江區勐外壩公社;1970年為龍江公社勐外壩大隊;1984年為龍江區勐外壩鄉;1988年為龍江鄉勐外壩行政村;2000年改為勐外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勐外壩村附近有松山大戰遺址、邦臘掌溫泉、古西南絲綢之路、巴臘掌溫泉、東卡日軍碉堡、滇緬公路惠通橋等旅游景點,有龍陵紫皮石斛、龍陵黃山羊、保山小?Х、龍陵黃龍玉雕、龍陵黃龍玉、龍陵辣腌菜等特產,有騰沖皮影制作技藝、騰沖皮影戲、傈僳族服飾、騰沖玉雕、騰沖農民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