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臺村 | 隸屬:馬臺鄉 |
區劃代碼:530902207201 | 代碼前6位:53090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云S |
長途區號:883 | 郵政編碼:677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馬臺,相傳200年前,為溝通瀾滄江兩岸交通,曾設馬臺渡口,東岸西行的人、馬,要爬又陡又長的山坡,待到達現金馬臺街本村民委員會駐地時,已人困又乏。后在此平臺的山包上開設了馬店驛站,故名馬臺。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云南省第一批省級森林鄉村名單,馬臺村入選。
基本介紹:
馬臺村是臨翔區馬臺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5309022072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30902。郵政編碼為677000,長途電話區號為883 ,車牌號碼為云S。馬臺村與清河村、瑯琊村、唐家寨村、全河村、那杏村、平河村、南糯村、平掌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0年6月歸屬第五區,稱馬臺鄉;1958年10月東風公社地(馬臺),稱馬臺管理區;1961年6月16日歸屬馬臺區,稱馬臺公社,;1966年5月歸屬東方紅公社(馬臺),稱東方紅(馬臺)大隊;1973年2月歸屬馬臺公社,稱馬臺大隊;1983年6月歸屬馬臺區,稱馬臺鄉;1987年7月歸屬馬臺鄉,稱馬臺村公社;2000年6月歸屬馬臺鄉,稱馬臺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馬臺村附近有和成·臨滄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園、博尚碗窯七彩陶瓷文化景區、玉龍湖旅游景區、南美拉祜生態旅游度假區、公弄布朗古茶園景區、秘境谷森林小鎮等旅游景點,有博尚菜籽油、臨翔茶葉、布朗族包燒鮮魚、布朗族卵石鮮魚湯、臨滄長毛山羊、臨翔澳洲堅果等特產,有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司崗里、佤族甩發舞、滄源佤族木鼓舞、佤族服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