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橋頭鄉 | 隸屬:河口縣 |
區劃代碼:532532202 | 代碼前6位:53253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G |
長途區號:873 | 郵政編碼:661300 |
轄區面積:約1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8萬人 |
人口密度:約8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橋頭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因在此地集資建石拱橋而得名橋頭,又因為在此趕集而叫橋頭街。因村民委員會坐落在橋頭街。…[詳細] |
下灣子村 | ~202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位于山灣子之上側,故名。1950年月成立橋頭鎮人民政府,屬橋頭鎮;1950年5月屬橋新卡區五村;1951年,橋新卡區改為第二區,屬二區五村…[詳細] |
老街子村 | ~203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位于群眾集市貿易的場地,故名。…[詳細] |
東瓜嶺村 | ~204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位于生長冬瓜樹的山嶺上,故名。…[詳細] |
中寨村 | ~205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位于田房與芭蕉田兩個小組之間,故名。…[詳細] |
老汪山村 | ~206 | 村莊 | 老汪山系布依語,意為森林茂密無人煙的地方,因建村時周圍無人煙,故名。…[詳細] |
薄竹箐村 | ~207 | 村莊 | 薄竹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竹林寨村 | ~208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苦竹林中,故名。1950年1月成立橋頭鎮人民政府,屬橋頭鎮;1950年5月屬橋頭新卡區一村;1951年橋新卡區改為第二區,屬二區一…[詳細] |
地名由來:
橋頭苗族壯族鄉因清嘉慶七年(1802年),者果民眾集資在河上修筑“公安石橋”,后改為者果橋頭。
基本介紹:
"橋頭苗族壯族鄉是河口縣一個民族鄉,位于河口縣城東北部78公里,東西與文山州馬關縣接壤,南與越南猛康縣接連。國境線長達81公里,許多村莊星羅棋布在國境線附近,有著十分重要的國防地位和對外通商口岸的區位優勢。
全鄉總人口16378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571人,占總人口的70.1%;農業人口15568人,占總人口的95.1%;是一個以苗族、壯族為主體,漢、瑤、布依、傣、彝等13個民族雜居的邊境民族鄉。轄區面積17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3.4%;有8個村民委員會,114個村民小組,115個自然村。有33個村寨座落在邊境線上。
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雜糧等;經濟林
歷史沿革:
清朝時,屬開化府安平廳逢春里、永平里。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安平廳設置老卡和新店2個對汛,專管防務和外交。
民國時期,分別由河口對汛督辦公署所轄。
1949年12月,橋頭解放。
1950年,為河口市橋頭鎮;同年5月改為橋新卡區。
1951年,改為第二區,原屬橋頭的小壩子、田灣另設小壩子街道辦事處。
1954年10月,小壩子街道辦事處改為第四區。
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
1959年,小壩子劃入馬關縣。
區劃:云南省·紅河州·河口縣·橋頭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