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河鎮 | 隸屬:古城區 |
區劃代碼:530702102 | 代碼前6位:53070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P |
長途區號:0888 | 郵政編碼:674100 |
轄區面積:約36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6萬人 |
人口密度:約4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共和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共和村位于七河壩最北端,東西兩邊均為山林,森林覆蓋率74.6%。
人文生活豐富,以文化為載體的各類民間活動、節日活動日益深入到日常生活。建成了多功能…[詳細] |
新民村 | ~202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新民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新民大隊,1984年稱為新民鄉,1988年稱為新民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新民村委會。…[詳細] |
七和村 | ~203 | 村莊 | 以前有7個和姓家族村落居于此而稱“七和”后演變為“七河”,“七河”為漢語名,納西語稱‘播苦”,意為山梁的內側。…[詳細] |
三義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三義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三義大隊,1984年稱為鄉,1988年稱為三義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三義村委會![詳細] |
五峰村 | ~205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五峰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七河大隊,1984年稱為七河鄉,1988年稱為五峰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五峰村民委員會。…[詳細] |
忠義村 | ~206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忠義鄉,金龍公社,1961年,以所管轄村莊稱為名稱——忠義村,建立“忠義大隊”,1966年稱為忠義大隊,1984年稱為鄉,1988年稱為忠…[詳細] |
龍潭村 | ~207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龍潭鄉,1958年屬管理區,1966年稱為龍潭大隊,1984年稱為龍潭鄉,1988年稱為龍潭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龍潭村民委員會![詳細] |
羊見村 | ~208 | 村莊 | 解放初期稱為羊見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羊見大隊,1984年稱為羊見鄉,1988年稱為羊見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羊見村民委員會![詳細] |
前山村 | ~209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南溪鄉,后稱為前山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前山大隊,1984年稱為鄉,1988年稱為前山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后山村民委…[詳細] |
后山村 | ~210 | 村莊 | 解放初期屬南溪鄉,后稱為后山鄉,1958年稱為管理區,1966年稱為后山大隊,1984年稱為后山鄉,1988年稱為后山行政村,2001年至今稱為后山村…[詳細] |
金龍村 | ~211 | 村莊 | 2008年屬于新民村委會,2012年成立金龍村委會![詳細] |
地名由來:
七河鎮因七個姓和的家族聚居成村落而得名“七和”,后演變為“七河”。
基本介紹:
位于縣城南面,鄉政府駐地離城24公里。幅員面積366.3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委員會、82個自然村。全鄉總人口19 4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 1.25‰。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出爐,七河鎮上榜。
2014年7月,七河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觀音峽風景區位于麗江古城以南17公里處的七河鄉境內。景區是融湖光山色、峽谷瀑布、民俗宗教風情以及納西村落、茶馬古街、時空隧道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景區。是舊時茶馬古道[滇藏線]通往
金龍橋又名梓里江橋、梓里橋,號稱“金沙江上第一橋”,位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和古城區之間金沙江上,東連永勝,西接鶴麗,東距永勝城150余里,西距麗江城約80多里。建于清代光緒六年(1880年)正
孝子廟位于麗江東關村內,別稱東關二十四孝子廟。 廟中有一修繕積德碑,內容除積德者捐款名單外,落款為“大清國云南麗江府麗江縣七河里東關腳村”。署明日期為“光緒十四年戊子”。經查,“光緒十四年戊
歷史沿革:
清代,為七河里。
民國時期,為麗南鄉。
1950年,屬麗江縣第三區。
1958年,設東紅公社。
1963年,屬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第三區。
1966年,設七河公社。
1984年,設七河區。
1988年,設七河鄉。
2002年12月,麗江地區撤地設市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分設區縣后,屬麗江市古城區,設七河鄉。
2012年4月,七河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