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吳井街道 | 隸屬:官渡區 |
區劃代碼:530111003 | 代碼前6位:53011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云A |
長途區號:0871 | 郵政編碼:650220 |
轄區面積:約5.8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0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鐵路新村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岔街中原有一條米軌鐵路穿過,周邊居民又多為鐵路系統職工、家屬,故名鐵路新村;社區駐地就位于此,故得名鐵路新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吳井路社區 | ~002 | 主城區 | 1983年,成立吳井路居民委員會,原隸屬盤龍區東站街道辦事處管轄。2001年7月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成立吳井路社區。2004年昆明市主城四區行政區劃調…[詳細] |
民航路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管轄范圍在民航路片區。原屬盤龍區管理,2001年6月11日將轄區內原5個居委會合并,并成立民航路社區居民委員會,2004年4月區劃調整后劃歸官渡區吳…[詳細] |
東郊路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因管轄范圍在東郊路片區。東郊路社區成立于1985年7月,原名稱為菊花村居委會,1986年3月更名為東郊路居委會,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適應發展的需求,于2…[詳細] |
五里多社區 | ~005 | 主城區 | 蒙古語地名。元代,作為入城關防,曾駐有蒙古軍隊,由于遠離城區喧鬧,清幽恬靜,分封在滇的最高統治者梁王忽哥赤、松王和巴匝刺瓦爾密等宗室先后在此設帳殿為“…[詳細] |
四零三廠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四零三廠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吳井新村社區 | ~007 | 主城區 | 1963年成立吳井新村居民委員會,2001年7月成立吳井新村社區,隸屬于盤龍區東站街道辦事處,2004年9月區劃調整后屬官渡區吳井街道辦事處。…[詳細] |
董家灣北段社區 | ~008 | 主城區 | 董家灣北段社區成立于2001年7月13日,由原來的云南省輕紡集團、云南省建工集團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昆明市鍋爐廠、昆明市機器廠、昆明市三機器廠五個家委會…[詳細] |
董家灣南段社區 | ~009 | 主城區 | 董家灣南段社區居委會成立于2001年7月,由原來的董南居委會及轄區內水文隊家委會、食品車隊家委會合并而成,區劃調整前屬于盤龍區董家灣辦事處,于2004…[詳細] |
石井社區 | ~010 | 主城區 | 1985年10月1日,成立石井路家委會。隨著城市的發展,于2001年7月成立石井社區,2004年區劃后劃歸官渡區吳井街道。…[詳細] |
五里社區 | ~011 | 主城區 | 駐地昆明東站五里多村片區一帶。1961年原為五里大隊,由金馬公社管理,1984年屬金馬鎮管轄,1988年4月成立關上鎮,劃歸關上鎮管轄。2004年昆明…[詳細] |
地名由來:
吳井街道因境內有始掘于明代吳姓人家的一口水質奇佳、嘗之甘甜的雙眼井而得名。
基本介紹:
[概況]吳井街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6.54萬人(2006年)。轄鐵路新村、吳井路、民航路、東郊路、五里多、四〇三廠、吳井新村、董家灣北段、董家灣南段、石井、五里11個社區。辦事處駐岔街鐵路新村。古跡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衣冠冢。
[沿革]1980年始建東站街道。屬盤龍區。1997年,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東站新村、東站、省建、東菊、東郊路、環城巷、民航路、五里多、岔街、鐵路新村、吳井橋、吳井路、吳井新村、佴家灣東段、佴家灣西段、佴家灣北段、鐵路新村東段、市物資局、七四三三廠、省建機化公司、省物資運輸公司、省建機修廠、
歷史沿革:
1980年4月,成立盤龍區東站街道。
2004年9月,劃入官渡區。
2005年1月,東站街道改為吳井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