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是明朝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途經順寧(今鳳慶),宿于高井槽(現大寺鄉馬莊村境內)時所作的詩句。大寺鄉位于東經99°52′41.10″,北緯24°42′15.91″,鳳慶縣城西北部,瀾滄江南岸,鄉政府駐地大寺街,距縣城36公里,海拔1820米。國土面積223.557平方公里,林地18.9萬畝,森林覆蓋率91%,海拔在1000~2679.8米之間。
轄區東與小灣鎮相連,南同鳳山鎮毗鄰,西連勐佑鎮和保山市昌寧縣溫泉、漭水兩鄉鎮,北沿瀾滄江與魯史鎮隔江相望。瀾滄江在鄉內流程36公里,長809米、寬9米、跨徑220米、主橋墩標高168米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超高墩特大橋新漭街渡大橋被譽為“亞洲第一高橋”。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霜期短,日照長,屬典型的山區立體氣候。
農業產業發展多元化,有糧食、畜牧、茶葉、泡核桃傳統產業和烤煙、蠶桑等后續產業及紅花油茶、澳洲堅果、魔芋等新興產業,是云南滇紅集團公司等多家茶葉生產龍頭企業的優質原料基地,“尖山云霧”茶葉品牌的原產地。轄11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231個村民小組8753戶35352人。居住著漢、彝、苗、白、回、傣、佤、滿、納西、傈僳、拉祜、景頗、布朗13個民族。
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7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