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吉里于孜鎮 | 隸屬:伊寧縣 |
區劃代碼:654021100 | 代碼前6位:654021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D |
長途區號:0999 | 郵政編碼:835000 |
轄區面積:約27.2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2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1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一區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西一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一區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東一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西二區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西二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二區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東二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橋西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在吉里格朗河大橋的西面而得名。1997年,由吉里于孜鎮組建。…[詳細] |
弓月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以月亮而命名。因地處吉里于孜鎮,故名,“弓月”,在少數民族語言里是特別明亮,意為月亮的意思。…[詳細] |
五道橋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五道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美郡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因向往美好生活而得名。美郡,意為環境優美。…[詳細] |
杏苑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以杏鄉而得名。杏苑,環境優美的小區。2016年10月成立了杏苑社區。…[詳細] |
陽光社區 | ~010 | 鎮中心區 | 以吉祥佳言命名。陽光,意為環境優美的小區。…[詳細] |
和田買里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以遷徙原地而得名,因早年居民來自和田而得名。和田買里,意為和田村。…[詳細] |
吉里于孜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以人名而得名。以百戶長的名字命名吉里于孜,意為吉里力(人名)百戶長。…[詳細] |
墩買里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墩買里,意為高坡上的村子,故名。1958年為一大隊五小隊。1980年成立墩買里村委會。…[詳細] |
上肉孜買提于孜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從前有個名叫肉孜買提的人為當地的百戶長,他管轄的地方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肉孜買提于孜,后肉孜買提于孜分為上、下二個村莊,上肉孜買提于孜村因此得名。肉孜買…[詳細] |
下肉孜買提于孜村 | ~205 | 村莊 | 從前有個名叫肉孜買提的人為當地的百戶長,他管轄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肉孜買提于孜,后肉孜買提于孜分為上、下二個村莊,下肉孜買提于孜村因此得名。肉孜買提…[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因首任屯田百戶長吉里力(南疆烏什人)而得名。吉里于孜,吉力(人名)百戶。
基本介紹:
吉里于孜鎮為縣黨政及鎮機關駐地。位于縣境西南部,距伊犁州地首府伊寧市18公里,北靠科古爾琴山前丘陵,南臨北支干渠,西瀕吉爾格朗河,東接莫洛托乎提于孜鄉。轄吉里于孜、和田買里、墩買里、五道橋、4個村民委員會,22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4個居委會,鎮機關駐吉里于孜大街東端。總面積27.27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6426戶,246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46人,占73%;未落戶的常住人口396人。男12952人、女11726,居民包括漢、維等14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11848人,占48%,漢族8898人,占36%,哈薩克族1820人,占7.4%,回族1367人,占5.5%,滿族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吉里于孜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50年,屬伊寧縣第七區。
1957年夏,縣黨政機關由伊寧市遷駐此地。
1966年,為鎮公社。
1984年,分為一鎮(吉里于孜),一鄉(莫洛托乎提于孜),鎮轄吉里于孜、和田買里、墩買里、五道橋4村。
1986年,成立居民委員會。
1987年,居民委員會劃分為墩買里路居民委員會(東一區),和田買里路居民委員會(東二區),吉爾格朗路居民委員會(西二區),布隆買里路居民委員會(西一區)。
1997年,建橋西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