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那拉提鎮 | 隸屬:新源縣 |
區劃代碼:654025104 | 代碼前6位:654025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D |
長途區號:0999 | 郵政編碼:835000 |
轄區面積:約1599.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那拉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那拉提社區主要有機關事業單位居民、原企業、機耕隊、基建隊、直屬三隊、直屬二隊等單位組成,轄區有17個機關事業單位,有1所中心學校,有1所中心衛生院,有…[詳細] |
喀拉奧依村 | ~201 | 村莊 | 喀拉奧依村基本情況
喀拉奧依村地處那拉提鎮政府以北約5公里處,有耕地1.1萬畝,草場15萬畝,全村總戶數614戶,總人口2921人,黨員44人,…[詳細] |
塔依阿蘇村 | ~202 | 村莊 | 塔依阿蘇村基本情況
那拉提鎮塔依阿蘇村位于鎮區西南8公里處,是那拉提鎮的自治區貧困村。該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有705戶,總人口3206人,其中哈…[詳細] |
那拉提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那拉提村基本情況
那拉提村位于鎮區以西0.5公里處,現有3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7300畝,草場面積1.3萬畝,總戶數606戶,總人口2462人,…[詳細] |
茵塔勒村 | ~204 | 村莊 | 茵塔勒村基本情況
那拉提鎮茵塔勒村緊靠鞏乃斯河北岸,位于鎮區以西4公里處,是一個農牧結合型村,該村總戶數698戶,總人口3435人,由哈、漢、回…[詳細] |
英加爾村 | ~205 | 村莊 | 英加爾村基本情況
英加爾村位于那拉提鎮以西2公里處,緊靠鞏乃斯河北岸,218國道貫穿全境,總面積為1.6萬畝,耕地6524畝,總戶數468戶,人…[詳細] |
阿爾善村 | ~207 | 村莊 | 阿爾善村基本情況
阿爾善村位于鎮政府東20公里處,與景區相鄰,土地資源豐富,草場廣闊,是一個以牧業為主,農業為輔的村。該村現有1084戶,總人口…[詳細] |
喀拉蘇村 | ~208 | 村莊 | 喀拉蘇村基本情況
喀拉蘇村位于那拉提鎮鎮區以東6公里處,地勢平坦,北靠山,西鄰哈羅依村,是一個農業為主農牧相結合型村,喀拉蘇村居住著漢族和回族2…[詳細] |
科爾布拉克村 | ~209 | 村莊 | 科爾布拉克村基本情況
那拉提鎮闊爾布拉克村位于鎮政府西北8公里處,有耕地1.1萬畝,草場2.2萬畝,全村總戶數743戶,人口3095人,由漢、維…[詳細] |
恰勒闊德村 | ~210 | 村莊 | 恰勒闊德,哈薩克語為有針茅草的地方之意,故名。…[詳細] |
拜依蓋托別村 | ~211 | 村莊 | 拜依蓋托別,哈薩克語意為觀看賽馬的觀賽臺,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那拉提,蒙古語,意為向陽之地,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故名。
基本介紹:
新源縣那拉提鎮位于美麗的伊犁河谷東端,北至奎屯市,南到阿克蘇,東抵庫爾勒,西達霍爾果斯口岸,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我鎮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水草風豐、風景秀麗,是文明遐邇的風景旅游區,農業、畜牧業和旅游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全鎮現有耕地6.6萬畝,可利用草場160萬畝,森林覆蓋面積50萬畝,轄區面積1984平方公里,聚居著哈薩克、漢、維吾爾、回等八個民族,共計5300余戶,2.7萬余人。農作物產品主要有春小麥、馬鈴薯、胡麻、油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產品銷往阿克蘇、喀什等地區,馬鈴薯種植及加工已成為我鎮的特色產業,是全疆最大的土豆淀粉生產基地。淀粉遠銷沿海和西北五省區。
那拉提風景秀美,是旅
榮譽排行:
2021年8月,那拉提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
2017年8月,那拉提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4年7月,那拉提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3月,那拉提鎮入選第一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
文化旅游:
那拉提風景區位于新源縣那拉提鎮鏡內,位于楚魯特山北坡,以那拉提鎮旅游接待站為核心,包括周圍草原、賽馬場等眾多景點。這里充滿山村的寧靜與祥和。河谷階地發育明顯,山勢和緩,坡度約11—12度,生
歷史沿革:
1950年,屬第二區7、8、9、10鄉(即喀拉奧依鄉、塔依阿蘇鄉、拉斯臺鄉、薩爾喬克鄉)。
1953年8月,從二區分出,成立新源縣第四區,并將4個鄉改建為5個鄉。
1958年10月,建立那拉提公社下轄3個管理區、9個生產隊。
1959年9月,成立公社牧場。
1960年,撤銷管理區。
1961年,改為東風公社。
1961年10月,成立公社農場。
1961年,9個生產隊合并為4個大隊。
1962年,4個大隊調整為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