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喀拉布拉鎮 | 隸屬:新源縣 |
區劃代碼:654025106 | 代碼前6位:654025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D |
長途區號:0999 | 郵政編碼:835000 |
轄區面積:約550.8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哈社區 | ~001 | 村莊 | 沙哈,哈薩克語為山底之意,故名。新源縣馬場于1956年6月成立,沙哈社區的前身為新源縣老馬場片區;2018年10月,根據新縣政復【2018】68號《對…[詳細] |
吉爾格郎社區 | ~002 | 村莊 | 因河流而得名。吉爾格郎,蒙古語為幸福、安適之意。…[詳細] |
喀拉布拉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喀拉布拉,蒙古語意為多柳之地,故名。該原為喀拉布拉公社農場,1961年由部分支邊人員和自流人員組織,1961年叫紅光公社農場,1978年改為喀拉布拉公…[詳細] |
昆托別村 | ~201 | 村莊 | 因村附近有一土沙包而得名。“昆托別”哈薩克語意為有土沙包的地方。…[詳細] |
開買阿吾孜村 | ~202 | 村莊 | 因地處特克斯河渡口而得名。開買阿吾孜,哈薩克語意為處渡口的村莊。…[詳細] |
克孜勒塔勒村 | ~203 | 村莊 | 因這里以前長有許多紅柳而得名。克孜勒塔勒,哈薩克語意為紅柳多的地方。…[詳細] |
阿克托汗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因阿克托干水渠而得名。阿克托干,哈薩克語意為白水渠。…[詳細] |
阿克奧依村 | ~205 | 村莊 | 因本村駐地在阿克奧依而得名。阿克奧依,哈薩克語為白色盆地之意。…[詳細] |
吉也克村 | ~206 | 村莊 | 因地處高山下與平地連接處而得名。“吉也克”哈薩克語意為山川交接處。…[詳細] |
阿克其村 | ~207 | 鎮中心區 | 因植被而得名。阿克其,哈薩克語意為芨芨草灘。…[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鞏乃斯河畔濕地多柳而得名。喀拉布拉,蒙古語,多柳的河灘之意。
基本介紹:
喀拉布拉鄉地處新源縣最西端,東與自治區公安廳新源監獄相接,西至特克斯河,與鞏留縣隔河相望,西北與聞名全國的鞏乃斯種羊場相連,北抵鞏乃斯河。東距新源縣城65公里,西距鞏留縣城26公里。省道316線穿越全境,國道218線和省道316線經哈拉布拉鄉連通,是遠近聞名的“大豆之鄉”、“大米之鄉”、“蘆葦之鄉”,是伊犁州“優質果品基地”,是新源境內的“畜牧業強鄉”。
哈拉布拉鄉屬河谷平原,地緣遼闊,總面積約95萬畝,其中草場面積72.9畝,森林面積1.6萬畝,平原綠化面積1.3萬畝,農區面積5.18萬畝,可開發面積3.8萬畝。
哈拉布拉鄉屬逆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長,全年日平均溫
歷史沿革:
1951年,屬三區。
1953年下半年,為新源縣第五區,轄4個鄉。
1958年,改建紅光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
1978年,更名喀拉布拉公社。
1984年,改喀拉布拉鄉,轄11個行政村、1個直屬隊。
2006年,村組合并后轄8個村民委員會。
2012年3月,喀拉布拉鄉撤鄉建鎮,現為喀拉布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