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英吾斯坦鄉 | 隸屬:喀什市 |
區劃代碼:653121209 | 代碼前6位:653121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Q |
長途區號:0998 | 郵政編碼:844000 |
轄區面積:約111.2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94萬人 |
人口密度:約3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裁縫艾日克村 | ~200 | 村莊 | 因該地有條水渠,村民居住在水渠兩邊,從事裁縫者較多,故得名。裁縫艾日克,意為“裁縫渠”。…[詳細] |
吐喀依艾日克村 | ~201 | 村莊 | 吐喀依艾日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墩艾日克村 | ~202 | 村莊 | 昔時,此地地勢較高,并有一條水渠,村民居住在水渠兩邊,故得名。墩艾日克,“墩”意為“高地”,“艾日克”意為“水渠”,合意為“高處水渠”。…[詳細] |
海孜尼博依村 | ~203 | 村莊 | 海孜尼博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托喀依村 | ~204 | 村莊 | 昔時,此地位于克孜勒河河灣處,故得名。托喀依,意為“河灣”。…[詳細] |
艾日木巴格村 | ~205 | 村莊 | 因此地有處大果園,樹種較多,景色宜人,供人們觀賞的花園,故得名。艾日木巴格,意為“御花園”。…[詳細] |
古尼恰艾日克村 | ~206 | 村莊 | 昔日該地大部分土地被老財霸占,貧困農民居住在水渠兩邊,無地可耕,給這些老財當佃戶租種他們的土地,勤勞種田,到年終糧食被老財地主奪去,并侮辱佃戶是苦工故…[詳細] |
英乃喀什村 | ~207 | 村莊 | 因該地居民居住地呈細長條狀于道路兩側,如細長田埂狀,故得名。英乃喀什,意為“細長田埂”。…[詳細] |
其且克力克村 | ~208 | 村莊 | 其且克力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松古拉其村 | ~209 | 村莊 | 松古拉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喀什博依村 | ~210 | 村莊 | 昔時,此地有條大田埂,居民住在田埂四周,故得名。喀什博依,意為“田埂邊”。…[詳細] |
墩庫勒村 | ~211 | 村莊 | 昔時,此地地勢較高,并有一座大水池,居民住在水池四周,故得名。墩庫勒,意為“高處的水池”。…[詳細] |
欄桿村 | ~212 | 村莊 | 欄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吾斯曼吐孜艾日克村 | ~213 | 村莊 | 吾斯曼吐孜艾日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英艾日克村 | ~214 | 村莊 | 昔時,此地居民挖了一條新水渠,并居住在水渠兩側,故得名。英艾日克,意為“新水渠”。…[詳細] |
吉格迪力克村 | ~215 | 村莊 | 吉格迪力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熱賣拉村 | ~216 | 村莊 | 阿熱賣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瓦提艾日克村 | ~217 | 村莊 | 因阿瓦提大渠的一條支渠流從此地徑流而過,故得名。阿瓦提艾日克,意為“繁榮渠”。…[詳細] |
巴扎村 | ~218 | 鄉中心區 | 昔時,此地為一個很大的集市,故得名。巴扎,意為“集市”。…[詳細] |
鐵日克艾日克村 | ~219 | 村莊 | 鐵日克艾日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水磨村 | ~220 | 村莊 | 昔時,此地有一塊兒很大的水磨,故得名。2017年6月27日根據《關于對喀什市各鄉(鎮)規模較大行政村拆分的批復》(喀市政函【2017】60號)文件精神…[詳細] |
英喀依村 | ~221 | 村莊 | 英喀依,意為新河灣,故名。2017年6月27日根據《關于對喀什市各鄉(鎮)規模較大行政村拆分的批復》(喀市政函【2017】60號)文件精神,從托喀依村…[詳細] |
古勒巴格村 | ~222 | 村莊 | 因此地有處大花園,花種較多,故得名。古勒巴格,意為花園。…[詳細] |
英喀什村 | ~223 | 村莊 | 英喀什,意為細田埂,故名。2017年6月27日根據《關于對喀什市各鄉(鎮)規模較大行政村拆分的批復》(喀市政函【2017】60號)文件精神,從英乃喀什…[詳細] |
庫木闊恰村 | ~224 | 村莊 | 早年此地有條沙子港,故得名。庫木闊恰,意為沙子巷。…[詳細] |
英買里村 | ~225 | 村莊 | 英買里,英“新”,買里“居民點”,意即“新居民點村”,故名。…[詳細] |
英尤木提村 | ~226 | 村莊 | 昔時,此村村民特別喜歡開玩笑,故得名。英尤木提,英“新”,尤木提“幽默、搞笑”。…[詳細] |
地名由來:
約1830年前后,喀什噶爾地方官員早日冬阿克木要在此地開荒造田,需要挖一條干渠,引水灌溉。動員民工,從蘇蓋提吐格(現喀什火電廠附近)至墩庫勒挖了一條新干渠,因此而得名。英吾斯坦,意為“新渠”。
基本介紹:
英吾斯塘鄉東靠阿克喀什鄉,西靠浩罕鄉,南隔羊達曼河與疏勒縣洋達曼鄉相望,北接阿瓦提鄉。東西最長25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總面積111.21平方公里。鄉政府與縣城直線距離33公里。鄉地處克孜勒河沖積平原,海拔1250米左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多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217天。土壤西沙東鹽,地下水位高,鹽漬化災害嚴重。水源是吐曼河。
建置沿革1953年從阿瓦提區析置為區,1958年成立英吾斯塘人民公社,1975年劃歸喀什市管轄,1982年又劃回疏附縣,1984年改稱英吾斯塘鄉。
行政區劃鄉轄村民委員會19個,計有裁縫艾日克村、托喀依艾日克村、墩艾日克村、蓋孜尼博依村、托
歷史沿革:
1950年劃歸疏附縣阿瓦提區管轄。
1954年成立英吾斯坦區。
1958年屬疏附縣英吾斯坦公社。
1961年屬疏附縣英吾斯坦區。
1965年改為英吾斯坦鄉公社。
1975年劃歸喀什市管轄。
1982年重歸疏附縣管轄。
1984年從建鄉。
2013年歸喀什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