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烏什塔拉回族鄉 | 隸屬:和碩縣 |
區劃代碼:652828200 | 代碼前6位:652828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M |
長途區號:0996 | 郵政編碼:841000 |
轄區面積:約4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擁軍社區 | ~001 | 村莊 | 擁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塔拉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因本村有柳樹林,故名。塔拉,意為柳林。1958年成立烏什塔拉人民公社時為烏什塔拉一隊,1984年改為現名,沿用至今。…[詳細] |
大莊子村 | ~201 | 村莊 | 因村里有個大莊子故命名大莊子村,由和碩縣人民政府審批使用建立本村委會![詳細] |
沙梁灣村 | ~202 | 村莊 | 因村委會南邊有一條沙梁,故而得名。沙梁灣,意為沙梁坡邊的村![詳細] |
大澇壩村 | ~203 | 村莊 | 此地原有一個大水坑,故名。大澇壩,意為大河壩![詳細] |
硝井子村 | ~204 | 村莊 | 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硝井子村成立于1984年7月,硝井子村位于和碩縣城以東51.5公里處,距鄉政府16公里,距庫爾勒市155公里,轄區面積4.46…[詳細] |
則格德恩呼都格村 | ~205 | 村莊 | 因該地井周圍長有沙棗樹,故而得名。則格德恩呼都格,蒙古語,意為沙棗井![詳細] |
沙井子村 | ~208 | 村莊 | 因此地沙丘上有一眼井,故而得名。沙井子村,意為沙丘上有井的村。…[詳細] |
澤斯特村 | ~209 | 村莊 | 澤斯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烏什塔拉,意為小柳林;《西域圖志》作烏沙克塔勒,故名。
基本介紹:
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位于天山南麓,博斯騰湖之濱,是一個風景秀麗、地源遼闊的有著異域風情的南疆鄉鎮。314國道橫穿鄉境,鄉境內駐鄉總裝備部某部隊,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緣優勢。全鄉由回、漢、維、蒙、哈、白等八個民族組成,回族是主體民族。全鄉行政區域面積443平方公里,轄六村二場,2個鄉辦農場,共有22全村民小組。境內有新疆著名的旅游勝地金沙灘(國家三A級旅游景點)和張三守捉城遺地。并且是避暑勝地金絲特的必經之路,交通四通八達,素有巴州東大門、南疆第一鄉之稱。(注:烏什塔拉鄉距金沙灘21.88公里、距金絲特28公里)。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烏什塔拉回族民族鄉的經濟、文化、體育、衛
文化旅游:
張郭莊戍堡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烏什塔拉回族鄉南山地區,西距烏什塔拉回族鄉約13千米。戍堡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約40、南北約25米。南墻全部坍塌,僅留部分墻基,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烏什塔拉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為新鎮。
1950年4月,成立烏什塔拉一區。
1953年,烏什塔拉一區改稱烏什塔拉回族自治區。
1956年,烏什塔拉回族自治區改為烏什塔拉回族自治鄉。
1958年,烏什塔拉回族自治鄉改為衛星公社。
1962年,衛星公社改為烏什塔拉公社。
1984年,烏什塔拉公社改為烏什塔拉回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