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鎮 | 隸屬:雁江區 |
區劃代碼:512002106 | 代碼前6位:51200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M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41300 |
轄區面積:約12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中和場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中和場社區居民委員會 隸屬于 雁江 縣 中和鎮,地處 中和鎮東北 部,居委會駐地 中和鎮計生辦。其管轄范圍東起校辦磚廠,西至 方家橋 ,南起中和初中,…[詳細] |
明月村 | ~201 | 村莊 | 明月村民委員會所隸屬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地處明月村9組, 下轄自然村有明月新村、陳家灣、張家灣、吳家灣、尹家大院等居。地處明月村中部,東起工業園區,西…[詳細] |
高字村 | ~203 | 村莊 | 高字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雁江區中和鎮,地處北部,村委會駐地高字村5組。下轄自然村有11個組。其管轄范圍東起騎龍廟,西至黑巖洞,南起高字庫,北至爛廟子坡。…[詳細] |
龍虎村 | ~204 | 村莊 | 龍虎村 隸屬于 資陽 縣 中和 鎮,地處 中和鎮東北 部,村委會駐地 卓家壩。下轄自然村有卓家壩、大蔡家溝、鳳川溝、劉家溝等。其管轄范圍東起 明月村,…[詳細] |
飛山村 | ~205 | 村莊 | 飛山村隸屬于雁江區中和 鎮,地處中和鎮東部,村委會駐地飛山村。其管轄范圍東起秦家大院子 ,西至余家溝,南起王成溝,北至龍家拱橋。 人口民族、土地面積:…[詳細] |
獅馬村 | ~206 | 村莊 | 獅馬村位于雁江區中和鎮東部,距資陽市城區約36公里,距中和鎮場鎮7.5公里,毗鄰青龍村、飛山村和丹山鎮大巖村。轄區幅員面積為5.9平方公里。有耕地56…[詳細] |
青龍村 | ~207 | 村莊 | 中和鎮青龍村辦公陣地于2009年購買原建新學校,位于青龍村無社,東鄰本鎮獅馬村,南鄰本鎮魚水村,西鄰本鎮羅家村,北鄰樂至中天鎮萬安村,距中和鎮政府十二…[詳細] |
羅家村 | ~208 | 村莊 | 羅家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雁江區中和鎮,地處西北部,村委會駐地羅家溝中下部。下轄自然村有29個組。其管轄范圍東起鐘家灣,西至花溪谷,南起廟子坡,北柏木橋。 …[詳細] |
方家村 | ~209 | 村莊 | 中和鎮方家村辦公場所于2009年修建,建在中和鎮方家村8社,與瓦蓋村相連。方家村村委堅持以“宣傳、執行各項方針、政策,服務村民”為宗旨,為方家村村民的…[詳細] |
三清村 | ~211 | 村莊 | 中和鎮三清村位于中和鎮東南方向,距中和鎮人民政府11公里,東與紅光村、丹山鎮堰塘村相鄰,南與清涼村、東峰鎮橋亭村毗鄰,西與瓦蓋村、方家村相接,北與龍嘴…[詳細] |
龍嘴村 | ~212 | 村莊 | 龍嘴村 隸屬于 中和鎮,地處 東 部,村委會駐地龍嘴村5組。下轄自然村有胡家溝、雷家溝、黃家灣、秦家灣和深溝,共6個自然村。其管轄范圍東起七郎土地,西…[詳細] |
中和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中和隸屬于雁江區中和 鎮,地處中和鎮中部,村委會駐地中和鎮。下轄自然村有碉堡院子、涵洞溝、呂家院子、江西明苑、和方家溝,共5個自然村。其管轄范圍東起鴛…[詳細] |
雷廟村 | ~215 | 村莊 | 雷廟村 隸屬于 雁江區中和 鎮,地處 鎮西南 部,村委會駐地雷公廟。下轄自然村有 余家大院 、 堰塘灣 、 三座堰 等。其管轄范圍東起 鯉魚村,西至 …[詳細] |
銅鑼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銅鑼村 隸屬于 雁江 縣 中和鎮,地處 中和鎮東北 部,村委會駐地 銅鑼街16號。下轄自然村有余家灣、何家灣、方家溝、姚家祠、獅子溝、林家灣、高石梯、…[詳細] |
廣德村 | ~219 | 村莊 | 廣德村村民委員會 隸屬于 雁江 區 中和 鎮,地處 中和鎮北部 部,村委會駐地廣德橋。下轄自然村有王家溝、背兜溝、油房溝、月亮灣、和鄢家灣等,自然村。…[詳細] |
巨善村 | ~220 | 村莊 | 中和鎮巨善村位于中和鎮西向,距中和鎮人民政府3.5公里,東與紅光村相鄰,南與龍嘴村毗鄰,西與雷廟、金馬村相接,北與中和、大圣村相依,村委會駐地在本村八…[詳細] |
白云村 | ~221 | 村莊 | 中和鎮白云村村公所于2008年修建。距中和鎮政府6公里,位于白云村11組。
全村有1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總戶數668戶,總人口2165,低保6…[詳細] |
干溝村 | ~223 | 村莊 | 中和鎮干溝村位于板永路東側,東與順家村相鄰,南與紅光村毗鄰,西與巨善村相接,北與大圣村相依,村委會駐地在本村16社地界,距中和鎮政府4公里,2017年…[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駐中和場而得名。
基本介紹:
資陽市轄鎮。1909年設中和鄉,1935年建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府16公里。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5.8萬。通公路。轄涼風、明月、羅漢、高字、龍虎、飛山、獅馬、青龍、羅家、方家、清涼、三清、龍嘴、瓦蓋、中和、雷廟、大圣、銅鑼、金馬、廣德、巨善、白云、紅光、干溝、魚水25個村委會和中和場居委會。有建筑、建材、商貿、機械、釀造等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兼產烤煙、花生、油菜子、蠶繭。是市東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中和鎮被命名為第二批四川省省級百強中心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中和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7月,中和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唐屬丹山縣。
宋屬磐石縣。
明屬資陽縣北鄉。
清乾隆八年(1743年),設中和場。
1950年,屬資陽縣第四區。
1961年10月,設中和區,轄中和、涼風、干溝、太和、龍潭、大洪6公社,區公所駐中和場。
1992年7月,與太和、涼風、龍潭3鄉合并為中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