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伏耳村 | 隸屬:云龍鎮 |
區劃代碼:510521109241 | 代碼前6位:5105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E |
長途區號:0830 | 郵政編碼:646106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賴氏家族祖祠選建在麟縣鄉(原云龍鎮)北部山上,此山遠觀就像大佛的耳朵伏倒在大地之上,寓意子孫后代“福壽綿長”。后,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1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認定伏耳村為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基本介紹:
伏耳村位于瀘縣東南部、云龍鎮西北部,離政府所在地2.5公里,我村東臨葛藤灣、西接東皇殿村,南邊楊高村為界,北邊和宋觀村相連,交通便捷。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18.6畝,全村總戶數868戶,總人數3142人,共設村民小組7個,村由原云龍鎮邱灣村、伏耳村兩村并組后更名而成。成立后有書記1人、委員5人,主任1人、發展到現在的書記1人,主任1人及其他工作人員5人,伏耳村自成立以來,在政府指導和村共同參與相結合,廣泛發動轄區干部群眾,攜手并肩、齊抓共管、資源共享、大力開展以村黨建、村經濟、村文化、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兩個文明建設,努力挖掘村資源,實現建立資源治安共享、共駐共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
歷史沿革:
民國初屬麟現鄉;1934年民國政府設云龍鄉,屬云龍鄉;1958年實行公社制成立邱灣大隊、伏耳大隊,屬云龍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更名邱灣村、伏耳村,屬云龍鄉;1992年撤區并鄉建鎮,原云龍鄉、茅壩鄉、上坪鄉撤銷,新建云龍鎮,屬云龍鎮;2005年強村并組將邱灣村、伏耳村合并為伏耳村;該地名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伏耳村附近有瀘縣龍橋文化生態園、瀘州玉蟾山、百和高洞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瀘縣龍橋群、羅盤嘴墓群、蔣兆和流民圖石刻等旅游景點,有瀘州糯紅高粱、牛灘生姜、瀘縣青花椒、鳳凰蘿卜、瀘州葡萄仿、玄灘粉蒸泥鰍等特產,有瀘州雨壇彩龍、玄灘獅舞、瀘州雨壇彩龍、班打獅子、先市醬油釀造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