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村 | 隸屬:孝兒鎮 |
區劃代碼:511526102206 | 代碼前6位:511526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501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轄區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00人 |
地名由來:
早期此地群眾非常不團結,勾心斗角,常被鄰村欺負,一位居士路過此地,告訴群眾一定要團結,儒家認為能“致中和”,則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于和諧境界,故名。
基本介紹:
中和村位于場鎮周邊,村級活動陣地距鎮500米左右,距離縣城36公里,穿珙縣到孝寶山公路,中和村屬于坡形。幅員面積191.96公頃,轄5個農業社,有448戶農戶,總人口1432人,有貧困戶40戶,貧困人口125人。有耕地面積708畝,田塊301畝。全村經濟發展以蠶桑、養殖、水產、經商、運輸業為主,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4976元。現有五保1人,易地搬遷5戶22人,低保戶25戶39人,殘疾人40人,貧困殘疾人20人(一級殘3人、二級殘7人、其余10人為三、四級殘)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各界的幫扶支持下,中和村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貧困戶面貌徹底改變,新建公路7.2公里,已硬化3.2公里,建設
歷史沿革:
解放前叫寧泰鄉中和村,1951年更名為孝兒鄉中和村,1958年成立孝兒公社中和大隊,1984年將孝兒公社中和大隊更名為孝兒鄉中和村,并成立中和村村民委員會。
1992年撤區并鎮,孝兒鄉中和村更名為孝兒鎮中和村,2006年寶山鄉并入孝兒鎮,中和村歸孝兒鎮管轄。
周邊相關:
中和村附近有龍茶花海景區、石板溪娃娃魚生態園、鹿鳴茶海旅游景區、麻蘇灣—石堡寨、王家四里坡原始森林-珙桐園、珙縣僰人懸棺等旅游景點,有宜賓早茶、鹿鳴貢茶、洛表磕面豬兒粑、肥腸豆花、楠橋蠶桑、洛表豬兒粑等特產,有川南苗族手毽、珙縣苗族蠟染技藝、陜北說書、興文僰人賽神節、川南苗族手毽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