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郫筒街道 | 隸屬:郫都區 |
區劃代碼:510117001 | 代碼前6位:510117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川A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1730 |
轄區面積:約35.0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2.5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26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奎星樓社區 | ~005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辦公地址位于南興巷1號(原國稅局辦公區),轄區東至安民路,西至南大街,南至望叢中路,北至東大街,包含原東大街社區、南大街社區、奎星樓…[詳細] |
菠蘿社區 | ~012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菠蘿社區辦公地址位于城灌西路612號(郫縣客運中心二樓),轄區東至望叢西路,西至中信大道四段,南至梨園路,北至成灌西路,總面積1.7平方公里,…[詳細] |
石牛社區 | ~013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石牛社區辦公地址位于石牛小區內(望叢西路410號),轄區東至北大街,西至望叢西路,南至西大街,北至成灌西路。包含原北內街社區、北外街社區、西大…[詳細] |
一里橋社區 | ~014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一里橋社區于2012年10月成立,辦公地址位于一里陽光街148號(福博園小區內),東至望叢東路,西至北大街,南至一里陽光街,一環路東北段部分,…[詳細] |
岷陽社區 | ~015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岷陽社區辦公室地址位于郫筒鎮城東巷209號福博園小區內,轄區東至望叢東路,西至北大街,北至一環路東北段,南至東大街,包含原東大街社區、一里村、…[詳細] |
涼水井社區 | ~016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涼水井社區辦公地址位于一里東街218號,轄區東至蜀新大道,西至望叢東路,南至杜鵑路,北至望叢東路,包含原東大街社區、涼水村、一里村部分區域,總…[詳細] |
伏龍社區 | ~017 | 主城區 | 伏龍社區位于望叢西路、郫花路、中信大道四段、梨園路,郫縣二環路交界之內,交通便利。東與宋公橋相鄰,南與望從社區相鄰,西與洪石社區相鄰,北與菠蘿社區相鄰…[詳細] |
宋公橋社區 | ~018 | 主城區 | 宋公橋社區位于郫筒鎮西南部,一環路和二環路之間。轄區內有西大街、南大街、新南街、望叢西路等多條街道,面積約1.5平方公里。地處城中心,交通十分便捷。駐…[詳細] |
雙柏社區 | ~019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雙柏社區成立于2012年11月,轄區東至蜀新大道,西至安民路,南至中信大道一段,北至杜鵑路,總面積2.2平方公里。目前已逐步形成以行政、商務、…[詳細] |
望叢社區 | ~020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望叢社區位于郫縣西南部,東有蜀信南路,南有中信大道,西有郫花路,北有望叢中路,交通十分方便。社區面積約2.21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常住人口316…[詳細] |
書院社區 | ~021 | 主城區 | 書院社區位于郫縣東南部新城,東至蜀信東路、西至蜀信南路、南至中信大道二段、北至望叢中路,占地面積1.3466平方公里,共有住戶8616戶,居民約2.4…[詳細] |
晨光社區 | ~022 | 主城區 | 郫筒街道晨光社區于2012年10月正是掛牌成立,辦公地址為:郫筒鎮清江三街2號,位于郫縣城南,緊臨觀柏路、郫溫路、城灌高速路。轄區面1.5平方公里。所…[詳細] |
蜀都新邨社區 | ~023 | 主城區 | 蜀都新邨社區面積2平方公里,街道2條,常駐人口2200戶,常駐人口5980人,流動人口9958人。
蜀都新邨是新建失地農民安置小區,目前共安置了…[詳細] |
和平社區 | ~024 | 主城區 | 寓意天下平,家園樂,故名。和平社區轄區幅員面積約1.2平方公里,地處溫江城區南郊,毗鄰西南財大、成都師范學院,楊柳河穿流而過,是溫江區較早較大的農民集…[詳細] |
文廟社區 | ~025 | 主城區 | 此處有文廟巷,故名。2012年原郫筒街道實行村改居改革,原有行政村改建為現有的1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3由奎星樓社區及文廟社區劃分,沿用至今。…[詳細] |
天臺社區 | ~026 | 主城區 | 此地曾名天臺村,遂沿用“天臺”之名。1958年大躍進時改為從興鄉一大隊,1992年初更名為天臺村。…[詳細] |
景崗村 | ~210 | 村莊 | 景崗村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依悠悠沱江水而立,距離成都市區20公里(成都市與都江堰市中間地帶)、公路、高鐵四通八達、317國道、二繞縱穿村而過。村容村貌整…[詳細] |
鵑城村 | ~213 | 村莊 | 郫筒街道鵑城村位于郫縣北大門,北部新城開發區,成灌路南北兩側,郫彭路東西兩側,東臨天臺村,北接宋家林村,西銜文星村。鵑城村占地面積:2.8平方公里,共…[詳細] |
太平村 | ~218 | 村莊 | 太平村總耕地面積為1878畝,人口為2026人,戶數為776戶,太平村活動中心有乒乓球臺、籃球場、圖書室、電腦室、便民服務站設施齊全,全程為村民代辦一…[詳細] |
梨園村 | ~219 | 村莊 | 郫筒鎮梨園村,位于郫筒鎮以西,緊鄰太清路,交通十分便捷。東與伏龍村相連,南與望從村和友愛鎮順安村相鄰,西與安德鎮勝利村接壤,北與中心村、景崗村相連。轄…[詳細] |
濂溪村 | ~222 | 村莊 | 郫筒濂溪村位于郫筒街道西北面,東與紅光鎮宋家林村相連,南與文星村相鄰,西與文星村、長樂村相連,北與長樂村接壤。幅員面積1325畝,共1176人,村小組…[詳細] |
長樂村 | ~224 | 村莊 | 長樂村位于郫筒鎮西北面,緊鄰國道317線,與郫彭路、紅東路相連,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幅員面積:3.26平方公里,轄區內12個村民小組,共計979戶,28…[詳細] |
地名由來:
郫筒歷史文化悠久,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3000多年前,望帝教民務農,叢帝治水興蜀,定都郫邑(今郫筒街道),締造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公元前314年,秦滅蜀后設蜀郡,郫邑始稱郫縣。源于望帝杜宇化鵑的美麗傳說,郫筒街道又稱“鵑城”,受到歷代文人墨客青睞。李商隱之“望帝春心托杜鵑”,李白之“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俱與此相關。杜甫詩云“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詩人念念不忘的郫筒酒乃是郫筒特產。《華陽風俗錄》說:“郫縣(今郫都區)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竹外,然后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這也是郫筒之名的由來。
基本介紹:
郫筒街道辦事處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郫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建于公元前314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是古蜀國杜宇建都之地。
郫筒街道東接成都高新西區,南接德源鎮,北鄰紅光、新民場鎮,西與安德、友愛鎮接壤,幅員面積35.09平方公里,城市規劃面積26.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09平方公里。總人口2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0萬人,外來居住人口12萬人,下轄10個行政村,15個社區居委會。
郫筒街道是成都市衛星城——郫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北面,距市區僅33樓遠眺33樓遠眺14公里,地處縣城周圍,國道213線、成灌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早在2900多年前,古蜀國第一個帝王杜宇
榮譽排行: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郫筒街道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20年12月,郫筒街道被確定為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二年(前115),縣城由今古城遺址處移至今址并修筑土城墻。
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為磚城墻,周長四里二分五里。
城墻下環繞護城河,截止1958年無大的變動。
民國29年(1940年)設城區為鎮,1949年為郫筒鎮。
1966年曾改名紅光鎮。
當時有東、南、西、北四條主街,36條小街小巷和部分零星耕地。
1967年曾改名紅光鎮,1978年恢復原名。
1992年晨光、紅星、崇興、德源4鄉并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