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街道 | 隸屬:高新區 |
區劃代碼:510116004 | 代碼前6位:510116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川A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0200 |
人口數量:約32.78萬人 | |
下轄地區:20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民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新民社區更名于2004年06月(由原新民村更名為新民社區),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現有五個居民小組,轄區院落17個(其中安置小區1個),總戶數678…[詳細] |
朝陽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朝陽社區在2004年由原朝陽村和瓦子埝村合并而成。幅員面積3.25平方公里,下轄9個居民小組,目前有居民1875戶,戶籍人口4484人;有社區議事會成…[詳細] |
化龍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化龍社區位于中和街道下場口,美麗的府河之濱,幅員面積1.97平方公里,成仁路、中和快速通道,縱橫交叉于轄區,交通順暢。化龍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4年6…[詳細] |
府河社區 | ~004 | 主城區 | 中和街道府河社區位于美麗的府河之濱,成仁路穿轄而過。府河社區是純居民社區,社區工作以服務居民為重心,在對工作的高效率、精細化、規范化有更新要求的形勢下…[詳細] |
應龍社區 | ~005 | 城鄉結合區 | 應龍社區簡介
應龍社區是中和街道的一個涉農社區,地域半丘半壩,大部分屬淺丘,2004年由張家寺、應龍、陸肖三個村合并,接三圣鄉、新興鎮…[詳細] |
新華社區 | ~006 | 主城區 | 新華社區位于成都市外東8.5千米,中和街道西南方2.5千米,毗鄰姐兒堰社區、雙龍社區、應龍社區、會龍社區,213國道(也叫成仁路)由東北而西南從轄區內…[詳細] |
雙龍社區 | ~007 | 主城區 | 雙龍社區位于中和街道東南面,東與應龍社區相臨、南與新華社區交界、西與化龍社區相連,北與新民社區、朝陽社區交界。社區已經拆遷完畢,現有6個居民小組(12…[詳細] |
仁和社區 | ~008 | 主城區 | 仁和社區成立于2012年9月10日,毗鄰府河社區、新民社區、朝陽社區、雙龍社區、化龍社區。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下設十個黨支部,轄八個聯合院委會,現…[詳細] |
勁松社區 | ~009 | 主城區 | 勁松社區北至雅和街,南至新程大道,東至雅和南二路,西與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相鄰。轄區幅員面積0.43平方公里,現有戶籍總人口7426人,戶籍總戶數3592…[詳細] |
迎江社區 | ~010 | 主城區 | 迎江社區幅員面積1.62平方公里,東至梓州大道,南至雙龍河,西至錦江河,北至錦江河,共計河道長3.4公里。轄區有商業住宅小區17個其中入住的有15個8…[詳細] |
姐兒堰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姐兒堰社區位于高新區中和街道南部,北接應龍路、南臨會龍大道,天府大道和府南河在西,祥民路在東,中有老成仁路過境,總面積1.11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環境…[詳細] |
東寺社區 | ~012 | 主城區 | 東寺社區位于中和街道南部,梓州大道7000號,東至梓州大道,南至新程大道,西至雅和南二路,北至悅和一街。幅員面積0.37平方公里,轄區有安置小區1處(…[詳細] |
新會社區 | ~013 | 主城區 | 新會社區:東至錦翰路、南至新川路、西至梓州大道、北至新通大道、觀東三街。…[詳細] |
七里社區 | ~014 | 主城區 | 七里社區:東至梓州大道,南至雅和街、悅和一街,西至天府大道,北至新川路。…[詳細] |
陸肖社區 | ~015 | 主城區 | 陸肖社區:東至潤和路、南至觀東二街、西至應龍北二路、應龍南二路、北至吉龍路。…[詳細] |
觀東社區 | ~016 | 主城區 | 觀東社區位于中和街道南部;東至錦翰路,南至新通大道、觀東三街,西至梓州大道,北至觀東一街、觀東二街。轄區面積1.15平方公里。社區辦公地點位于梓州大道…[詳細] |
會龍社區 | ~017 | 主城區 | 會龍社區位于中和街道南部片區,傍天府大道,近鄰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轄區面積1.3平方公里,橫跨會龍大道、新川大道等多條區間道路,南邊緊靠梓州大道,西邊靠…[詳細] |
五根松社區 | ~018 | 主城區 | 因中和街道區劃調整,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五根松社區于2018年3月成立籌備組,籌備組組長1名,副組長1名,成員3名,公聘人員3名,抽調巡邏隊2名。辦公地…[詳細] |
龍燈山社區 | ~019 | 主城區 | 一、基本情況龍燈山社區為原石河與紅松兩村合并而來,社區現有辦公場地位于龍燈山15組,為原紅松村辦公室舊址修整而來。社區幅員面積6.66平方公里,東至天…[詳細] |
蒲草社區 | ~020 | 主城區 | 蒲草社區:地處中和街道南部,北與龍燈山社區相接,西與五根松社區相鄰,東、南與天府新區萬安鎮接壤。轄區面積3.87平方公里,現有居民小組2個,戶數176…[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朝末年,古迎江場、黃土場遷建合并為中和場,取中正平和之意名為中和。
基本介紹:
中和街道辦事處位于成都市城南高新區,轄7個社區、41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19.2平房公里,建成區規模3.49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人。區位優勢突出,毗鄰成都錦江區和雙流縣,背靠華陽城市次中心,是成都市主城區近期發展的主要方向,未來成都核心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接納成都市新行政中心、新國際會展中心輻射,成都市領事館區規劃在本區域,是成都市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和政通人和,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7年全街道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7.7億元,財政收入1.56億元,招商引資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54元。
-城市現狀
中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具有快捷的
歷史沿革:
清末為華陽縣中和鎮,1938年為中和鄉。
解放后,1952年為中和鄉,1953年恢復為中和鎮,1956年廢鎮設鄉。
1958年公社化時更名為中和公社,轄五個管區,1962年調整為12大隊。
1965年7月,華陽縣撤銷劃歸雙流縣管轄,恢復為中和鄉,1984年撤銷為中和鎮,2004年設立中和街道。
2010年5月24日,雙流縣中和街道轄區整體以及華陽街道部分轄區劃歸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2010年6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