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祖鎮 | 隸屬:什邡市 |
區劃代碼:510682108 | 代碼前6位:51068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F |
長途區號:0838 | 郵政編碼:618500 |
轄區面積:約23.8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1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京什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京什社區(小區)屬于什邡市經濟開發統征統轉安置區,坐落于什邡市工業經濟開發區以南,東鄰馬祖故里,西靠北京大道,南接馬祖農業組。小區居民分別來自經開區、…[詳細] |
白沙泉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轄區內有白沙泉,故名,意指村民生活像泉水一樣清新又甘甜之意。…[詳細] |
雙盛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馬祖鎮場鎮社區轄區面積2.6平方公里,轄3個居民小組,405戶,常住人口1173人,流動人口200余人,駐社區各類單位機構12個,個體商業網點300個…[詳細] |
靜安村 | ~201 | 村莊 | 靜安村位于馬祖鎮南方,幅員面積453.3公頃,耕地296.39公頃,家庭戶1950戶,常住人口4954人。下轄24個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設于5組境內。…[詳細] |
鄧通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鄧通村位于馬祖鎮西部,上接師古、下連南泉、因境內鄧通橋而得名。面積345.67公頃,耕地237.34公頃,家庭戶1205戶,常住人口3630人,下轄1…[詳細] |
萬緣村 | ~204 | 村莊 | 由三堂村和萬元村合并,因兩村村民人數較多,并且關系和諧,鄰里關系融洽,取名為萬緣村。…[詳細] |
東岳村 | ~205 | 村莊 | 位于馬祖鎮北部,與師古、洛水相鄰,因境內有東岳廟而得名。幅員面積466.78公頃,耕地395.17公頃,家庭戶1575戶,常住人口4546人,下轄21…[詳細] |
馬祖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有著名的馬祖寺而其名,位于馬祖鎮東北部,面積286.02公頃,耕地164.2公頃,家庭戶859戶,常住人口2240人,下轄15個村民小組。村民委…[詳細] |
復興村 | ~207 | 鎮中心區 | 位于馬祖鎮東部,與雙盛接壤,因境內有福興廟,改“福”為“復”而得其名。面積303.92公頃,耕地208.87公頃,家庭戶1183戶,常住人口3121人…[詳細] |
白魚河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境內有白魚河,傳說河中有白魚仙子,故名,意指好運相伴。…[詳細] |
東林村 | ~209 | 村莊 | 境內有一廟東岳廟與柏林井,故名。1949年為雙盛鄉第6保、第7保,1950年為雙盛鄉農協會第6分會、第7分會,1951年土改建政時為雙盛鄉人民政府第6…[詳細] |
涌麟村 | ~210 | 村莊 | 因境內有涌泉池和麟風橋,故名。1949年為雙盛鄉第8保和第9保;1950年為雙盛鄉農協會第8分會和第9分會;1951年土改建政時為雙盛鄉人民政府第8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馬祖寺,故名,馬祖寺,明萬歷年間開建,清乾隆年間重建,意在紀念唐代佛教禪宗第八代祖師馬道一。
基本介紹:
馬祖鎮,舊名兩路口、興隆場,位于中國成都平原西北部,隸屬什邡市。1950年建鄉農協會。1951土改成立興隆鄉人民政府。1958年更名為興隆人民公社。1960年1月,什邡與廣漢合縣,因重名改為兩路口公社。1983年恢復兩路口鄉人民政府建置。1988年撤鄉建鎮,集鎮位于什邡市城區以北6公里處。鎮政府駐地處東經104°12’,北緯31°09’。鎮境北連靈杰;南接皂角、元石;西與南泉、云西接壤;東和雙盛相鄰。境內全是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起伏不大,平均海拔560米,西北端海拔600米,東南端海拔530米。
馬祖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平均氣溫16°,全年日照約1258 馬祖鎮小時,年降水
歷史沿革:
馬祖鎮舊名兩路口、興隆場。
1950年,建興隆鄉農民協會。
1951年,進行土地改革并成立興隆鄉人民政府。
1958年,興隆鄉改為興隆人民公社。
1960年1月,什邡縣與廣漢縣合并,因重名興隆公社更名為兩路口公社。
1983年,撤銷兩路口人民公社,改為兩路口鄉,恢復人民政府建置。
1988年,撤兩路口鄉改建兩路口鎮。
2005年8月17日,兩路口鎮正式更名為馬祖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