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石鎮 | 隸屬:蓬溪縣 |
區劃代碼:510921108 | 代碼前6位:5109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J |
長途區號:0825 | 郵政編碼:629100 |
轄區面積:約4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2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護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解放前大石正街有一座護國寺而得名,故名。…[詳細] |
通祥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寓意吉祥如意而得名,故名。2010年12月命名為大石鎮通祥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烏木嘴村 | ~200 | 村莊 | 因村內一河嘴處發現了烏木,故而得名,故名。…[詳細] |
泉程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據查,從溝上巖頁流出山泉水,水量豐富,滿足整條溝里人飲用,還可以灌溉農田,多余水流呈何處,故而得名,故名。…[詳細] |
大福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據縣志,此處有一寺名大佛寺,后改佛字為福字,故名。…[詳細] |
文凡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文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偏馬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大石場鎮后山似一匹馬,偏馬村地域為馬頭處,故而得名偏馬村,故名。…[詳細] |
南塘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南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天宮堂村 | ~214 | 村莊 | 據查,清代道光年間,在此地有一座古廟,廟語“天堂有常,金玉滿堂”,故而得名天宮堂,故名。…[詳細] |
雷洞山村 | ~215 | 村莊 | 傳說山上有一個雷打的洞,故而得名,故名。…[詳細] |
連二寨村 | ~217 | 村莊 | 因該村境內2、3社坡上建有兩個寨門分別為東門和南門,故而得名連二寨,故名。…[詳細] |
牛角溝村 | ~220 | 村莊 | 牛角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大石橋得名。1929年曠繼勛在大石牛角溝起義,建立四川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基本介紹:
蓬溪縣大石鎮位于國道318線公路中段,達成鐵路穿境而過,成南高速公路橫貫境內,距蓬溪縣城20公里,縣火車站6公里,遂寧市23公里,交通發達便捷。與寶梵鎮、永興鎮、吉祥鎮、明月鎮、回水鄉等鄉鎮接壤,幅員面積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511.4畝,轄20個村,160個農業合作社,1個居委會,總人口29173人,主要民族為漢族。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生豬、蔬菜、水果等。
大石鎮于 1992年撒區并鄉建鎮,由原大石鄉、大力鄉合并而成。大石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9年6月29日,經0四川省委批準,曠繼勛率領第七混成旅官兵在蓬溪縣大石鎮牛角溝宣布起義,建立了四川省第一個縣級蘇維
榮譽排行:
2022年6月,遂寧市首批“市級重點中心鎮”名單公布,大石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曠繼勛蓬溪起義遺址牛角溝位于蓬溪縣大石鎮,1929年6月29日曠繼勛將軍在發動起義。在現代歷史上,蓬溪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革命老區,其中以1929年6月29日曠繼勛將軍在蓬溪大石鎮牛角溝率
雷洞山寨址年代:清類別:古遺址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蓬溪縣大石鎮雷洞山村簡介:雷洞山寨址位于雷洞山山頂,由五座三頭組成,呈南北走向,面積約30000平方米,現有村民住宅3戶,可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置大石鄉。
1950年,設大石區,后改鄉。
1958年改公社。
1981年更名為大石橋公社。
1983年改設大石鄉。
1992年大力鄉并入改置大石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