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錦屏鎮 | 隸屬:蓬安縣 |
區劃代碼:511323101 | 代碼前6位:5113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R |
長途區號:0817 | 郵政編碼:637800 |
轄區面積:約10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門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此地位于錦屏鎮場鎮東面,故名。1950年以前為城廂鎮、城中鎮,為縣城所在地。1953年改為城中鎮和城中鄉,1957年縣城搬走。1958年改為陵江鎮,屬…[詳細] |
南門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社區地處錦屏鎮場鎮,組建于2013年。南臨相如故城,北靠省道204線,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社區下屬四個居民小組組成,面積為5.5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詳細] |
幸福社區 | ~003 | 鄉中心區 | 幸福路位于該社區境內,故名。2014年成立幸福社區。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撤銷幸福社區、永慶觀村,合并設立幸福社區(蓬安府發〔2020〕6號)。…[詳細] |
馬回社區 | ~004 | 村莊 | 境內有馬回壩,以原馬回鄉政府為界,地處鄉政府前半邊,故名。…[詳細] |
蔡家渡社區 | ~005 | 村莊 | 境內嘉陵江岸有蔡家渡渡口,故名。解放前為利溪鄉八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為馬回鄉二村,1958年為衛星公社二十一管理區,1961年為馬回公社二大…[詳細] |
中壩社區 | ~006 | 村莊 | 地處嘉陵江中一塊土壩,故名。解放前為正源鄉九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為中壩鄉八村。1958年為沖鋒公社二農場,1961年編為中壩公社八大隊。19…[詳細] |
北門社區 | ~007 | 村莊 | 錦屏鎮北門村座落在縣政府西部.鎮政府的東北部,與鎮政府相鄰.離縣城一江之隔,距離鎮政府約1公里,距離縣城約5公里,是一個民風純樸的村,該村東面靠河,毗…[詳細] |
西門社區 | ~008 | 鎮鄉結合區 | 該社區位于鄉鎮西面,以此方位為名。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撤銷蓮花村、西拱橋村、鹽井壩村,合并設立西門社區(蓬安府發〔2020〕6號)。…[詳細] |
嘉陵社區 | ~009 | 村莊 | 1. 嘉陵村坐落在錦屏鎮境內,嘉陵江南岸,總耕地面積1平方公里。
2. 有黨員22人,有黨員活動室(面積240㎡)院壩硬化面積250㎡,活動室設…[詳細] |
龍潭社區 | ~010 | 村莊 | 錦屏鎮龍潭村位于錦屏鎮西北部,距錦屏鎮約4公里,有10個村民小組,共386戶,全村總人口1338人,其中黨員31人,勞動力人數690人。有耕地面積14…[詳細] |
石板店社區 | ~011 | 鄉中心區 | 石板店村距離縣城17公里,原老南渠路穿境而過,交通位置便捷,屬典型丘陵地貌地帶。全村下轄8個社,274戶765人,其中,農業人口260戶749人。共有…[詳細] |
兩路口社區 | ~012 | 村莊 | 兩路鄉兩路口村距縣城17公里,幅員面積2平方公里。全村下轄6個社,216戶726人,其中,農業人口199戶709人。共有耕地445畝,其中田220畝,…[詳細] |
金鳳村 | ~209 | 村莊 | 錦屏鎮金鳳村位于鎮東南方位,前于龍潭村、后于天星村交界,全村共7個村民小組,共255戶、840人,村幅員面積1180畝,林地115畝,荒地85畝,人均…[詳細] |
盧家坪村 | ~216 | 城鄉結合區 | 此地地形平坦且盧姓居民較多,故名。解放前為城中鄉十七保。解放后1952年為兩路鄉六村,1958年為燈塔公社六管理區,1961年為兩路公社二大隊。198…[詳細] |
胡家浩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一、自然概況 錦屏鎮胡家浩村村地處錦屏鎮的西北,距離鄉政府5公里,距離縣城15公里,東鄰雙橋村、西接兩路鄉村,南鄰本鄉射虹鋪,北靠兩路鄉村。村內基本上…[詳細] |
金雞口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錦屏鎮金雞口村地處錦屏鎮以北,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 全村7個村民小組,距離鎮政府7公里,距離縣城14公里,東鄰河埡口村、西接兩路鄉灶房灣村、金溪鎮…[詳細] |
木梳埡村 | ~220 | 村莊 | 木梳埡,境內有一山埡形似木梳,故名。解放前為城中鄉十九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為兩路鄉八村,1958年為燈塔公社十二管理區。1961年編為兩路公社…[詳細] |
射虹鋪村 | ~227 | 村莊 | 境內有射虹鋪,又作射洪鋪,為過去主干道通行的節點之一,故名。…[詳細] |
葫蘆包村 | ~229 | 村莊 | 境內有一山包形似葫蘆,故名。解放前為正源鄉十一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為正源鄉五村。1958年為沖鋒公社二管理區,1961年編為中壩公社三大隊。…[詳細] |
鵝項頸村 | ~232 | 村莊 | 鵝項頸村位于蓬安西部,距縣城25公里,距長梁鄉人民政府6公里,東分別與巨龍鎮,正源鎮接壤。轄區內8個村民小組,228戶805人,總面積1407畝,其中…[詳細] |
金坡梁村 | ~238 | 鎮中心區 | 長梁鄉金坡梁村地處嘉陵江中游,共轄9個社,464戶1580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600余畝,河灘地面積2800畝。村有活動室房屋1座2層共200平方米,…[詳細] |
桐桷寨村 | ~239 | 鄉中心區 | 桐桷寨,山上原多黃桷、桐樹,明末建寨墻,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錦屏鎮因鎮西五馬山為城西屏障;清末,西五馬山更名為錦屏山,因山而得名。錦屏鎮鎮西有山五峰并列,勢若奔馬,名五馬山,五峰錦繡如花,堪稱古相如縣和古蓬州屏障。清末改名錦屏山,鎮因山得名。
基本介紹:
2019年10月,兩路鄉、長梁鄉整體并入錦屏鎮。鎮人民政府駐上林路,距蓬安縣城2千米。錦屏鎮位于蓬安中部,東面及東北面與相如街道隔江相望,西北面與巨龍鎮接壤,西南面與正源鎮相鄰,南面與利溪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101.74平方千米,轄10個村民委員會及1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環境、資源與人口】 錦屏鎮自然資源豐富,嘉陵江環繞全鎮多個村,境內全長50.1千米,有3000畝漫灘濕地已建成公園。2023年,耕地面積39359畝,其中水田9150畝,旱地30209畝。探明有砂金、井鹽和鋯石等礦產資源。204省道和周(口)正(源)縣道公路橫跨全境,兩座跨江大橋與縣城連為一體,202路和
文化旅游:
相如故城是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的出生地和成長地,位于蓬安縣錦屏鎮,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故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現存單體古建筑50余棟、面積1.25萬平方米,保留有文廟、武廟、玉環書院、城隍廟等
蓬安舊城在今蓬安縣治所在地的周口鎮西面的錦屏鎮,與縣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錦屏山(五馬山),整個舊城依山傍水,地勢廣闊。其古建筑群現主要由文廟、武廟、城隍廟、玉環書院、龍神祠、天主堂六處組成,
潛廬(陳抱一舊居)陳抱一,今蓬安縣錦屏鎮人。在張瀾執教的順慶聯合中學與朱德、楊森等同學。1928年,回歸故里,仿日本建筑式樣建花園樓房一座,名為“潛廬”,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前門庭為中式木結
歷史沿革: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漢朝時,屬安漢縣。
南朝梁時,屬相如縣、梓潼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相如縣、蓬州。
明朝時,屬一鄉。
民國2年,州改縣后,改名城廂鎮。
民國29年,城廂鎮改名城中鎮。
1950年,建城中鄉人民政府。
1952年,分設城中鎮和城中鄉。
1953年,分別改為陵江鎮、錦屏鄉。
1958年,陵江鎮、錦屏鄉與兩路鄉合并成立燈塔人民公社。
1959年,改為錦屏公社。
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