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踏鎮 | 隸屬:井研縣 |
區劃代碼:511124101 | 代碼前6位:51112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L |
長途區號:0833 | 郵政編碼:613106 |
轄區面積:約37.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7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踏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在元代以前,當地人們鑿井、汲鹵全用人力推挽,鹵淡水少,有人試用騾馬推挽,鹵咸水多,后不再用人力推挽,故稱馬拖井。建場時以井名命城鎮,又取文雅莊重之義和…[詳細] |
馬踏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馬踏村位于馬踏鎮城郊結合部,國道213.樂自高速.連樂鐵路穿村而過,馬踏村村兩委由7人組成,支部中共黨員158人,8過黨小組,幅員面積8.51平方公里…[詳細] |
黃缽井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根據構筑物特征命名。此地有一口鹽井,顏色呈黃色,井口形似缽,故名。…[詳細] |
南河村 | ~204 | 村莊 | 南河村位于馬踏鎮東北部,距集鎮4公里,幅員面積5.3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713戶,2253人,耕地面積6423畝,中共黨員81人,現有8…[詳細] |
橋咡井村 | ~205 | 村莊 | 橋咡井村位于馬踏鎮東北部,距集鎮3.5公里,幅員面積8.62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994戶,3001人,耕地面積:田:2417.2畝、土…[詳細] |
七盤山村 | ~206 | 村莊 | 此處在明朝時期有七個山關,山頂上都平坦且形似磨盤,故名。…[詳細] |
四合村 | ~207 | 鄉中心區 | 由四個農協會合并組成,故名。1951年原寶五鄉劃分為3個小鄉時,將三保、四保、五保、六保合并建四合鄉,村域位于四合鄉駐地周圍。1968年為四合大隊。1…[詳細] |
紅五月村 | ~207 | 村莊 | 紅五月村位于國道213沿線,離馬踏場鎮2.5公里,全村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2畝,林地面積1044畝,總人口2781人,長住人口205…[詳細] |
石泉村 | ~209 | 村莊 | 石泉村位于馬踏鎮南,茫溪河畔,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我村擁有戶籍人口2578余人,黨員82人,村兩委班子健全,其中“兩委”干部5名,居民小組12個,…[詳細] |
八一村 | ~211 | 村莊 | 八一村位于馬踏鎮東南面,離馬踏場鎮僅1公里,緊鄰G213、G348國道,離連樂鐵路馬踏火車站僅3公里,全村幅員面積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畝,…[詳細] |
清和村 | ~214 | 村莊 | 清和村位于井研縣馬踏鎮南部,距集鎮2.8公里,幅員面積4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098畝,戶籍人口2313人。現有鵝卵石雕刻技藝傳承,清…[詳細] |
里仁村 | ~215 | 村莊 | 里仁場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為名。解放前為進心村,解放后改名為紅進村,1983年改名為里仁村,2020年勞動村并入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馬踏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馬踏井而得名。
基本介紹:
馬踏鎮地處井研南大門,幅員面積37.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居民社區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總戶數8861戶,總人口26253人,其中,農業戶6552戶,農業人口21595人。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3元。該鎮1994年被川委發(1994)63號文件例為全省100個小城鎮試點示范鎮;2003年被川府發(2003)21號文件例為100個重點小城鎮。
馬踏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茫溪河穿境而過,礦產資源以巖鹽、頁巖、天然氣為主。全鎮巖鹽儲量23億噸,優質頁巖遍布全鎮。 馬踏鎮工業基礎好,布局合理,鹽礦年產
榮譽排行:
2022年6月,馬踏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
2022年2月,馬踏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農產品主產區)。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馬踏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7月,馬踏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馬踏鎮境域設安仁鄉。
清朝時期,設清和鄉、太平鎮。
民國初年,改名馬踏鄉,屬犍為縣。
1951年6月,劃歸井研縣。
1952年,分為中心、共和、大同、勝利、同心5鄉。
1958年,5鄉合并為馬踏公社。
1962年,分為馬踏、四合、石泉3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鄉改鎮。
1986年,石泉鄉并入。
1992年,四合鄉并入。
1995年9月,析置四合鄉。
2019年12月,撤銷黃缽鄉和四合鄉,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