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元山鎮 | 隸屬:劍閣縣 |
區劃代碼:510823108 | 代碼前6位:5108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H |
長途區號:0839 | 郵政編碼:628300 |
轄區面積:約10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元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元山社區,區域2.5平方公里,共有人口15558人,4889戶,其中農居戶口3402人,城居戶口12156人,共有32個直屬單位,七個居民段。場鎮內交…[詳細] |
福泉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福泉村地處元山鎮場鎮中心及周邊,東靠寶田村,南鄰金竹村,西與松嶺村接壤,北與平橋村相連。全村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共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人口84…[詳細] |
白壩村 | ~202 | 村莊 | 原名黎明大隊,因重名,以白氏家族居住為主的一大壩得名。…[詳細] |
糧豐村 | ~207 | 村莊 | 1958年因糧食增產豐收,因而得名。1958年以前稱董家村,1958年因糧食增產豐收更名為糧豐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盤石村村民委員會、松嶺村村民委員…[詳細] |
金竹村 | ~210 | 村莊 | 境內有一大片金竹林,故名。1958年以前為青龍村,1958年名為躍進大隊,于1983年改為金竹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二教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沿用至…[詳細] |
石樓村 | ~211 | 村莊 | 境內建有一用石頭砌的樓房。1983年前為國光大隊,于1983年改為石樓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鐵爐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石板村 | ~213 | 村莊 | 此地石板居多,故名。1949年命名星光大隊,因重名改為石板大隊,于1983年改為石板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廣愛村 | ~217 | 村莊 | 取原愛國村與廣化村各一個字,以此紀念兩村的歷史。…[詳細] |
時古村 | ~218 | 村莊 | 此地建有一時古寺,村遂借取寺名為名。2020年魚嶺村村民委員會、幸福村村民委員會、紅旗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更名為時古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雙柳村 | ~219 | 村莊 | 雙柳村:位于元山鎮東北方向,距元山鎮政府12公里。…[詳細] |
同橋村 | ~220 | 村莊 | 原平橋村與普同村各取一個字,且村內有大橋4處,故取名同橋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傳:清雍正8年(1730)在柳柏埡山腳下的元包山修建廟宇一座名元山廟,后興場開市,取名元山場,故名。
基本介紹:
劍閣縣元山鎮,位于川北,地處梓潼、鹽亭、南部、劍閣四縣交匯處。東連演圣鎮及南部縣、鹽亭縣,西南接梓潼縣,北鄰王河鎮。幅員面積102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44個村民組(強村并組后合并為72個組),1個居委會,5個居民段(組),7771戶,總人口28932人(其中農業人口27178人),有耕地34313畝。財政總收入334萬元。
稅改前人均負擔129元,稅改后人均負擔79元,人平減負50元,減幅38%。
清雍正八年(1730年),因在元倉山建成一廟,名元山廟,后興場,故名。1935名建元山區蘇維埃,1936年設聯保處,1940年改為元山鎮,不久改為元山鄉公所,1950年設第四區,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元山鎮入選2019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在此建立元山區和元山鄉蘇維埃政權。
紅軍北上后,國民黨置區公所和鄉公所,解放后仍置。
1953年建立元山鄉,1958年更名為元山公社,1984年更名為元山鄉,1985年更名為元山鎮,名稱沿用至今。
1995年將演圣鎮6個村并入元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