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妙鎮 | 隸屬:江安縣 |
區劃代碼:511523200 | 代碼前6位:5115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200 |
轄區面積:約31.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434人 |
人口密度:約30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妙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大妙鎮鎮政府駐地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鎮名為名。…[詳細] |
白云村 | ~202 | 村莊 | 寺廟白云庵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詳細] |
召巖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此地地處山巖下且是趙氏人家聚居地,“趙”諧音“召”。…[詳細] |
均壩村 | ~205 | 村莊 | 此處地形較平坦且境內古時曾在此駐扎、訓練過軍隊,“軍”諧音“均”,故名。…[詳細] |
分水村 | ~206 | 村莊 | 分水村位于大妙鄉西面,與底蓬鎮相鄰,距政府4公里,人口1725人,村民小組8個,442戶。…[詳細] |
順河村 | ~207 | 村莊 | 順河村位于大妙鄉北方,與留耕鄉鄰,距政府6公里,人口2600人,村民小組11個,700戶。…[詳細] |
勝利村 | ~208 | 村莊 | 勝利村位于大妙鄉北方,距政府3公里,人口2118人,村民小組10個,565戶。…[詳細] |
三星村 | ~209 | 村莊 | 三星村位于大妙鄉東面,與瀘州市合面鎮相鄰,距政府5公里,人口1231人,村民小組7個,343戶。…[詳細] |
地名由來:
大妙鎮境內原有一座大寺廟,始建于北宋年間,后諧音稱大妙。
基本介紹:
2019年,撤銷大妙鄉,設立大妙鎮,以原大妙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大妙鎮的行政區域,大妙鎮人民政府駐三星街1號。
大妙鄉位于江安縣城東南35公里,東鄰瀘州市納溪區合面鎮,南倚仁和鄉,北連留耕鎮。轄11個農業村,1個居委會,81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3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11.61畝,總人口17206人, 其中農業人口16441人,主要民族是漢族。主要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高梁、油菜、柑桔、蠶桑、茶葉、生豬、禽蛋等。清宣流三年(1911)屬青龍鄉轄地,民國34年始置大妙鄉,1958年并入底蓬公社;1984年恢復大妙鄉政府,1992年撤區并鄉,置大妙鄉至今,鄉政府駐大妙鄉召巖村石
榮譽排行:
2014年3月,被命名為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大妙鄉雞冠寨——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轉戰地,位于江安縣大妙鄉與仁和鄉交界地,距江安縣底篷鎮10公里。1935年農歷9月,紅軍攻打了瀘州市江陽區的蘭田壩和納溪區的大洲驛后,約四、五百紅--戰
歷史沿革:
清宣統三年(1911年),原青龍鄉分為留耕、新場、白廟子、石桌子、大廟5鄉。
1955年,大坡、下橋2鄉并入大妙鄉。
1958年,并入底蓬公社。
1962年,析置大妙公社。
1978年,佛耳巖公社并入大妙公社。
1980年,佛耳巖析出。
1984年,公社改大妙鄉。
2019年8月,撤銷大妙鄉,設立大妙鎮,以原大妙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大妙鎮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