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聚賢村 | 隸屬:箭竹苗族鄉 |
區劃代碼:510525212204 | 代碼前6位:51052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E |
長途區號:0830 | 郵政編碼:6465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224人 |
地名由來:
紅軍四度赤水時曾經在此住宿,老百姓紛紛送來糧食、蔬菜等食物,故以聚賢作村名,故名。
基本介紹:
聚賢村轄7個村民小組,304戶1224人(其中:苗族109戶,534人),F有林地10503畝、荒山1.2萬余畝,森林覆蓋率較高。擁有耕地1860畝,主產水稻、玉米、烤煙。2017年前,該村村社道路互連互通差,已通公路大部分屬于泥土路,坡度大且路面質量差,“晴通雨阻”的現象比較突出,群眾生產生活出行受到嚴重影響,這是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屏障。在黨和政府、幫扶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幫助下,目前,聚賢村交通條件便捷,水泥公路實現組組通,出村公路多達到4條。
聚賢村與大雄村、富華村、蔓嶺村、富強村、樂園村、團結村、前豐村、箭竹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聚賢村入選2019年四川省衛生村(社區)名單。
歷史沿革:
1949年建村成立聚賢村,屬大坪鄉;1958年為聚賢大隊,屬麻城公社;1961年屬大坪公社;1981年大坪公社更名為蔓嶺公社;1984年復稱為聚賢村,屬蔓嶺鄉;1992年撤區并鄉蔓嶺鄉并入箭竹苗族鄉;2004年強村擴組,與同鄉的斯栗村、高洪村合并組建聚賢村,屬箭竹苗族鄉至今。
周邊相關:
聚賢村附近有古郎景區、大黑洞景區、黃荊老林景區、太平古鎮、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古藺清代墓葬群等旅游景點,有古藺肝蘇、古藺牛皮茶、古藺趕黃草、古藺面、潭酒、郎酒等特產,有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雨壇彩龍、班打獅子、先市醬油釀造技藝、高腔山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