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羅場鎮 | 隸屬:高縣 |
區劃代碼:511525105 | 代碼前6位:51152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5154 |
轄區面積:約67.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50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翰笙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轄區內有文壇巨匠陽翰笙,故取名為翰笙社區,故名。…[詳細] |
紅旗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紅旗村8個村民小組,3121人,面積4平方公里。位于羅場鎮中心東與田村,南與永新村,西與光榮村,北與走馬村,村有新型建材廠一個,羅場鎮敬老院也坐落在紅…[詳細] |
馬店村 | ~202 | 鎮中心區 | 羅場鎮馬店村位于羅場鎮北部,離場鎮1公里,西靠宋江河,北與落潤鄉相鄰,東與解放村接壤,南與永新村相鄰,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共7個村民小組,總人…[詳細] |
解放村 | ~203 | 村莊 | 羅場鎮解放村位于羅場鎮東部,離場鎮4.5公里,東面與蕉村鎮相鄰,西面與落潤鄉相鄰,北面與加樂鎮相鄰,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全村共11個村民小組,總人…[詳細] |
田村村 | ~204 | 村莊 | 羅場鎮田村位于羅場鎮東南面,西與紅旗村接壤、東與蕉村鎮仁和村相鄰,北與解放村相鄰,南與新集村接壤,幅員面積4平方公里,共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共628…[詳細] |
新集社區 | ~205 | 村莊 | 新集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榮村 | ~206 | 村莊 | 該村由光榮村、民新村合并成立,各取一字命名。…[詳細] |
桐林村 | ~208 | 村莊 | 南臨光榮村,西羊田鄉前哨,北連羅場鎮金塘,距離羅場鎮政府 9 公里,距離縣城30公里。羅場鎮桐林村下屬8個生產小組高縣羅場鎮桐林村位于羅場鎮西部,東與…[詳細] |
興場村 | ~209 | 村莊 | 興場村坐落在高縣羅場鎮西北部,處于羅場鎮與可久鎮的交界處,東臨羅場鎮興場村,南臨羅場鎮桐林村,西臨可久鎮永和村,北臨可久鎮民治村,距縣城23.5km,…[詳細] |
林湖社區 | ~211 | 村莊 | 林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天堂村 | ~212 | 村莊 | 天堂村位于羅場鎮西北部的最高處豆子山足下,是兩鎮一鄉的交界處,東與落潤鄉振武村相鄰,南與本鎮的民新村相鄰,西與本鎮的興場村、可久鎮的民治村相鄰,北與可…[詳細] |
陳村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陳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順江村 | ~218 | 村莊 | 順江村位于羅場鎮南部,東臨蕉村鎮,南接筠連縣,西與羊田鄉、北與羅場鎮三臺村相鄰,距羅場鎮5公里。村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363戶。總人口1388人,勞動…[詳細] |
羊田村 | ~219 | 鄉中心區 | 羊田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小地名為名。…[詳細] |
光輝村 | ~221 | 村莊 | 此地曾叫光輝大隊,后沿用為村名。清代屬綏來鄉第三甲,解放后,改為光輝大隊,歸屬羅場公社,1959年歸羊田公社管轄,1978年劃歸陳村公社,1984年改…[詳細] |
公平村 | ~222 | 村莊 | 公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春茗村 | ~223 | 村莊 | 春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哨村 | ~224 | 村莊 | 解放以前,此地城市進軍云南征糧剿匪部隊的前沿哨所,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晉代前,羅場設德安州。明、清兩代,湖廣移民逐漸開成羅家坳,羅家坳中羅姓較多,后建場鎮,故名。
基本介紹:
羅場鎮在川滇兩省筠連、高縣、鹽津三縣結合部是文壇巨匠陽翰笙的故鄉。幅員 73.16 平方公里。含 18 個村 個社區 127 個村民組 3 個居民小組, 29626人。耕地 21406 畝,其中田 1008畝,土 11325 畝。鎮有9個黨總支26個支部,643個黨員陽翰笙故居,座落于羅場鎮南華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省政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文歷史】為古代“五遲”驛道必經之地。鎮內有文昌宮、石牌坊等清代古建筑。 1950 年解放, 1978 年撤區并社, 1981 年 1 月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為管理委員會, 1981 年 3 月實行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羅場鎮被命名為2022年度宜賓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2021年1月,羅場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2015年4月,被命名為2014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土主廟——高農民協會成立地,位于高縣羅場鎮紅旗村柏香灣組,宋江河、犀牛河畔一個小山丘上,距高縣縣城16公里。1927年10月,中共高縣特支根據上級指示,決定在羅場建立農民協會,開展農-動和工
陽翰笙故居座落于高縣羅場鎮南華街,建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故居呈三合頭院落形成,座北朝南,總體由主體房、院壩、后花園組成,總占地面積1163平方米。主體房建筑面積約319平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屬高縣歸化鄉河右三甲。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羅家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鄉改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聯保改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更名四維鄉。
1951年2月,析置安樂鄉。
1952年1月,析四維鄉置光明鎮。
1956年2月,四維、安樂2鄉和光明鎮合并為羅場鄉。
1958年11月,與落潤、羊田、陳、前進合并為羅場公社,屬羅場管理區。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