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吉米鎮 | 隸屬:甘洛縣 |
區劃代碼:513435103 | 代碼前6位:51343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6850 |
轄區面積:約70.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色達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彝語意為位于河邊陰涼處的地方,故名。1956年稱色達村,沿用至今,歸吉米鎮管轄。…[詳細] |
阿沙莫村 | ~201 | 村莊 | 當地人民希望生活美好,不苦不累,“阿沙莫”彝語意為不苦不累,日子過得比較高興,故名。…[詳細] |
呷洛村 | ~204 | 村莊 | 呷洛,彝語意為建在狹窄河溝上的村子,故名。…[詳細] |
熱哈村 | ~206 | 村莊 | 熱哈,彝語意為貧窮落后的地方。1956年置夕打鄉,成立熱哈大隊,1958年更名吉米拉達區,1960年更名吉米區,1974年改稱吉米公社,1981年更名…[詳細] |
波洛村 | ~209 | 村莊 | 波波彝語意為地勢高,四眺無阻,建在高臺地上的村子。…[詳細] |
瓦托村 | ~211 | 村莊 | 因該村位于懸崖坎邊,“瓦托”彝語意為懸崖坎邊,故名。…[詳細] |
波波村 | ~211 | 村莊 | 波波彝語意為地勢高,四眺無阻,建在高臺地上的村子。…[詳細] |
乃巫村 | ~212 | 鄉中心區 | 乃巫,彝語意為山包坎下,故名。1956年成立布自乃烏大隊大隊。1996年歸阿嘎鄉管轄,名乃巫村。2020年歸吉米鎮管轄,將乃巫村和四趕千村合并為乃巫村…[詳細] |
以達村 | ~216 | 村莊 | 以達,彝語意為小河溝,故名。1956年成立以打大隊。1996年成立名以達村,歸阿嘎鄉管轄。2020年歸吉米鎮管轄,將以達村、茍爾莫村、魚尾村、厄曲村合…[詳細] |
格古村 | ~218 | 村莊 | 指格古家族在此聚居,故名。1956年成立格古大隊。1984年設格古村。2020年歸吉米鎮管轄,將格古村、皮覺村、波洛村合并為格古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吉米鎮全稱為吉米拉達,彝語意為鸚鵡溝。
基本介紹:
甘洛縣轄鎮。解放前為黑彝奴隸主勢力范圍,1956年設-區,1958年更名吉米拉達區,1960年再更名吉米區,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70.2平方公里,人口0.4萬,均為彝族。轄瓦古覺、阿沙門、哈洛、色達、呷落、熱哈、以呷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采礦業、伐木業。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牧業以養綿羊、山羊、黃牛、豬為主。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吉米鎮人口數量為1.11萬人,位列甘洛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21年1月,吉米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1956年,設區。
1958年,更名吉米拉達區。
1960年,再更名吉米區。
1992年,建鎮。
2020年6月12日,撤銷阿嘎鄉、波波鄉,將原阿嘎鄉和原波波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吉米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