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巴旺鄉 | 隸屬:丹巴縣 |
區劃代碼:513323201 | 代碼前6位:5133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川V |
長途區號:0836 | 郵政編碼:626300 |
轄區面積:約13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43人 |
人口密度:約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卡卡村 | ~201 | 村莊 | 卡卡村于1984年設村委會并由巴旺鄉人民政府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系藏語,因該村處于兩山之間而得名,1951年為巴旺鄉卡卡村、1956年為卡卡合作社…[詳細] |
水卡子村 | ~202 | 村莊 | 水卡子村于1982年設村委會并由巴旺鄉人民政府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意為水資源豐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1958年為巴旺水卡子農業合作社, …[詳細] |
齊支村 | ~203 | 村莊 | 齊支村于1984年設村委會并由巴旺鄉人民政府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齊支是藏語,齊意為水,支意為六,歷史上此地因有六口天然井水而得名。1984年為齊支…[詳細] |
光都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光都村于1980年由巴旺鄉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得名為“光都”村,解放前稱之為“管都”,地方藏語為:出名人的地方。1950年為金川公社二…[詳細] |
燕爾巖村 | ~205 | 村莊 | 燕爾巖村于1984年設村委會并由巴旺鄉政府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燕兒巖老寨均在陡峭的石壁修建而成,意為巖上的寨子;故而得名,1951年為巴旺鄉燕爾巖…[詳細] |
德洛村 | ~207 | 村莊 | 德洛村于1984年設村委會并由巴旺鄉人民政府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因有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之意,十字形河流,本義指洛水而得名;1951年為巴…[詳細] |
格呷村 | ~208 | 村莊 | 格呷村由原來的三個村(德洛村、瓦蘇村、莫日村) 部分村民搬遷組成的新村。巴旺鄉格呷村位于丹巴縣北部,南距丹巴縣城十公里左右,國道G248線經過村境內,…[詳細] |
扎科村 | ~209 | 村莊 | 扎科村,原名華日村,1941年至1952年由巴旺土司管轄,1960年更名為“金川公社三大隊扎科生產隊”,1984年改為巴旺鄉扎科村。扎科為藏語,音譯為…[詳細] |
地名由來:
巴旺,藏語意為英雄。
基本介紹:
巴旺鄉位于丹巴縣城北部,北鄰巴底鎮,東與半扇門鎮交界,東南與墨爾多山鎮接壤,西與革什扎鎮、甲居鎮連界,距縣城15千米。全鄉轄區總面積133.5平方千米。巴旺,又名“巴吾”,藏語意為“英雄”。相傳,舊時此地有一喇嘛名卡爾扎·科爾洛,在西藏學經期間,征服過青海玩僧古爾冬。科爾洛在西藏去世后,西藏為紀念他,名其家鄉為“巴吾”,年久譯傳為“巴旺”。舊時屬巴旺土司管轄。民國2年(1913),屬丹巴縣管轄1951年,建巴旺鄉。1965年,建金川公社。1984年,改稱金川鄉,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巴旺鄉。2019年12月聶拉村、小巴旺村、小聶呷村劃入甲居鎮,五里牌新區對面扎科村集體荒山荒坡劃入章谷鎮。2020年,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巴旺鄉被認定為四川省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歷史沿革:
舊時屬巴旺土司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屬丹巴縣。
1951年,設巴旺鄉。
1965年,改為金川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后更名巴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