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羌鋒村 | 隸屬:綿虒鎮 |
區劃代碼:513221109209 | 代碼前6位:5132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號:0837 | 郵政編碼:62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大約公元1955年,本村成立“農協會”,后命名為“羌鋒公社”因汶川縣城座落于綿虒,因此,本村命名為“公社”,之后,70年代期間響應“農業學大寨”號召,本村各方面先進、優秀、因而得了一面紅旗,是當時全鄉學習的一面先進旗幟,而本村又是羌族聚居的村落,故命名為“羌鋒村”,故名。
基本介紹:
金波村位于綿虒鎮西北,距離鎮政府28公里,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3戶921人,其中低保戶18戶52人,殘疾人39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3戶85人,(其中2015年脫貧11戶50人),2018年計劃脫貧12戶35人。該村計劃2018年實現貧困村退出。該村致貧原因主要為地理位置相對較遠、產業結構單一、無集體經濟、基礎設施薄弱等,脫貧攻堅以來,通過采取修建產業路、土地復墾、改善村內環境衛生等幫扶措施。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金波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每年年收入16380元左右;入股國資33萬元,按照占股分紅。2017年底人均收入約為7800元。
羌鋒村與紅旗村、和諧新村、碉頭村、大禹村、三官廟村、玉龍村、涂禹山村、碼頭村、向前村、金波村、草坡新村、綿豐村、綿虒社區、沙排村相鄰。
歷史沿革:
大約公元1955年,本村成立“農協會”,后命名為“羌鋒公社”因汶川縣城座落于綿虒,因此,本村命名為“公社”,之后,70年代期間響應“農業學大寨”號召,本村各方面先進、優秀、因而得了一面紅旗,是當時全鄉學習的一面先進旗幟,而本村又是羌族聚居的村落,故命名為“羌鋒村”。
周邊相關:
羌鋒村附近有汶川特別旅游區、大禹祭壇、汶川縣水墨藏寨水利風景區、大禹農莊、臥龍熊貓自然保護區、映秀地震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汶川甜櫻桃、三江黃牛、汶川羌繡、羌族刺繡、金裹銀、汶川銅羊等特產,有汶川羌族碉樓營造技藝、汶川羌年、羌族羊皮鼓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卡斯達溫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