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壩鎮 | 隸屬:北川縣 |
區劃代碼:510726109 | 代碼前6位:510726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B |
長途區號:0816 | 郵政編碼:621000 |
轄區面積:約3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262人 |
人口密度:約2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小壩社區場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總戶數353戶,戶籍人口518人,常住人口2185人,其中:黨員32人,低保戶21戶,27人。轄區內行政單位14個,…[詳細] |
壩地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壩地村于2020年5月由原壩地村、泡花村、民主村合并而來,位于小壩鎮的北大門,東與沙坪村、新建村接壤,西與大包村相連,南與大包村相連,北鄰百草河,幅員…[詳細] |
新晨村 | ~202 | 村莊 | 新晨村于2020年5月由晨溪村、新建村合并而來,位于小壩鎮西南部,轄7個村民小組,戶籍134戶406人,其中農業人口196人,非農業人口20人,全村勞…[詳細] |
外白村 | ~204 | 村莊 | 外白村于2020年5月由原來的回龍村、照德村合并而來,位于小壩鎮西北部,距小壩場鎮8.5公里,幅員面積21.7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270戶、9…[詳細] |
江永村 | ~205 | 村莊 | 江永村于2020年5月由原來的江河村、永興村合并而成。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小壩鎮西南部,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07戶655人,勞動力322個,常年在…[詳細] |
大包村 | ~208 | 村莊 | 大包村位于小壩鎮東南部,緊鄰北松公路,全村以高山地形為主,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耕地795畝,人均耕地面積1.17畝,林地5…[詳細] |
沙坪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沙坪村位于小壩場鎮城鄉結合部,幅員面積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278 畝,林地約2750 畝,退耕還林面積233.3畝。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 農…[詳細] |
大梁村 | ~214 | 村莊 | 大梁村地處小壩鎮西北部,距小壩場鎮約4.5公里,幅員面積7.6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183戶,638人,有勞動力465個,現有耕地2339.6畝,林…[詳細] |
酒廠村 | ~215 | 村莊 | 酒廠村于2020年5月由原酒廠村、茅嶺村合并而成。位于小壩鎮西北部,內外溝中部,東與團結村、西與江永村、南與大梁村、北與上溝村接壤,距小壩場鎮8公里,…[詳細] |
團結村 | ~217 | 村莊 | 團結村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120戶,438人,其中勞動力264人。全村共有耕地1700畝,林地8100畝。產業以種養殖為主,發展有成林…[詳細] |
上溝村 | ~218 | 村莊 | 小壩鎮上溝村位于小壩鎮西北角,內外溝底與開坪鄉小園、片口鄉東岳廟及本鄉外白接壤,幅員面積25·76平方公里(38640畝)。全村耕地面積1491畝,林…[詳細] |
金鳳村 | ~222 | 村莊 | 金鳳村位于小壩鎮的西北部,東與回龍村、江河村接壤,西與太白村相連,南與片口相連,北鄰百草河,幅員面積3.3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237畝,林地250…[詳細] |
莊坪村 | ~223 | 村莊 | 莊坪村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小壩鎮西北部,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159戶525人,勞動力330個,常年在外務工47人。全村有黨員12名,其中女黨員1名。該…[詳細] |
大華村 | ~224 | 村莊 | 大華村位于小壩鎮西北方,大華村是北川縣93個貧困村之一,也是小壩鎮地理位置最偏遠的行政村。全村共5個村民小組,158戶528人,其中農業人口448人,…[詳細] |
太白村 | ~226 | 村莊 | 太白村于2020年5月由原太白村、青龍村合并而來,位于小壩鎮西北部,全村高山環繞,形如一個小盆地。幅員面積17.6平方公里,海拔1000-2500米,…[詳細] |
聚寶溝村 | ~227 | 村莊 | 聚寶溝村于2020年5月由原來的聚寶村、桑柏村、春槐村合并而來,位于小壩鎮場鎮東北部,距離場鎮1公里,幅員面積20.2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311…[詳細] |
甘漁村 | ~227 | 村莊 | 甘漁村于2020年5月由原來的鞏固村、百花村合并而成。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小壩東南部,幅員面積23.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32100畝,耕地面積84…[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嘉慶年間定場址時,選址下壩地、壩地坪和小壩地三處,后定場址于小壩地,故場名小壩。
基本介紹:
小壩鎮地處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部,是綿陽經北川北上阿壩松潘的交通要道,也是北川關內百草河流域的重要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鎮幅員面積244平方公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林地29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2%,是著名的“養肺勝地”,由于獨特的氣候條件,小壩鎮盛產高山晚熟枇杷、蔬菜,藥材資源豐富,有木香﹑大黃﹑黃連﹑重樓、天麻等近千余種。近年來,小壩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鎮傳統產業不斷壯大、特色種養殖產業穩步發展逐步完善。
歷史沿革:
清宣統三年(1911年),設太平鄉。
民國三年(1914年),設北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第七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設小壩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第六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小壩鄉。
1952年3月,析置桃龍、外白2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鄉。
1985年4月,改小壩羌族藏族鄉。
1992年,外白、桃龍2羌族藏族鄉并入小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