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宕梁街道 | 隸屬:巴州區 |
區劃代碼:511902005 | 代碼前6位:51190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川Y |
長途區號:0827 | 郵政編碼:636601 |
轄區面積:約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巖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此地地質成分主要為侏羅紀紅色頁巖,社區遂以紅巖為名。…[詳細] |
后河社區 | ~002 | 主城區 | 社區內有一后河流經,社區遂以河為名。2002年,經巴州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命名為后河社區居民委員會,屬江北管委會,2011年行政區域調整劃歸到宕梁街道…[詳細] |
中壩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巴河沿著城區有三塊大平壩,按照從上到下為前、中、后壩,社區位于中壩,遂以此名。…[詳細] |
楊壩社區 | ~004 | 主城區 | 早前楊姓人家在此平壩聚居,稱楊家壩,故名。…[詳細] |
塔子山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此地山有一石塔,為清代道光年間所建,通體白色,當地遂稱此山為塔子山,故名。…[詳細] |
涼水井村 | ~204 | 村莊 | 此地路口有一水井,井水夏天特別涼,行人多在此歇涼喝水,遂稱涼水井,故名。…[詳細] |
碾盤寺村 | ~207 | 村莊 | 此地地形形似圓形碾盤,曾有一寺廟,遂得碾盤寺,故名。…[詳細] |
清蓮村 | ~208 | 村莊 | 李白,號清蓮居士,傳李白曾游覽此洞,并題詩于洞壁,遂得名青蓮洞,村以洞名為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宕梁街道原系巴河東面一小山梁,從上游柳津橋處眺望,形似擋住巴水,故稱擋梁,諧音宕梁,故名。
基本介紹:
巴州區宕梁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11年11月22日,位于巴城東大門,轄紅巖、后河、白塔、中壩、楊壩5個社區居委會及插旗山、塔子山、涼水井、東華、排埡、尖山寺、搖鈴、碾盤寺、清蓮、洪山等10個行政村,96個村(居)民小組,常駐人口8萬多人,其中流動人口3萬多人。有耕地12644.3畝,幅員面積36.9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蓮花街98號。街道辦事處設有畜牧站、農機站、水管站、農技站、林業站、農經站、財政所、人口與計生服務中心。
文化旅游:
晏陽初博物館是為紀念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而投資修建的博物館,坐落在巴城以東2.5公里的塔子山頂。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為“晏陽初史跡展覽館”、“晏陽初文化公園”,為公益
董修武墓位于巴州區宕梁辦事處塔子山村民委員會一組,年代為1915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董修武墓為巴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東、南、西、北面外延20米以內為保護范圍。
歷史沿革:
民國時,屬治城鄉。
蘇維埃時期,屬巴中特別市興文區蘇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城守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宕梁鄉。
1950年,屬第一區。
1952年,分為江北、玉堂2鄉后。
1961年,屬城關區(宕梁區)。
1963年,為玉堂公社。
1967年,改名紅巖公社。
1983年,紅巖公社改為宕梁鄉。
1992年,宕梁鄉改為宕梁鎮。
1993年9月,并入巴州鎮。
2011年11月,從巴州鎮析置宕梁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