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司城街道 | 隸屬:恩陽區 |
區劃代碼:511903003 | 代碼前6位:51190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川Y |
長途區號:0827 | 郵政編碼:636600 |
人口數量:約8647人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齊家梁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境內山梁上齊姓村民居多,故名。2007年4月因其原屬政府所在地,有大量常住非農戶,所以從雙石橋村中分離出來,設巴中市巴州區恩陽鎮齊家梁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雙石橋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境內兩河交叉,修有兩座石橋,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雙石橋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雙石橋管委會,又稱一大隊。1…[詳細] |
高岸社區 | ~003 | 主城區 | 高雁山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松梁社區 | ~004 | 主城區 | 境內山包松樹成林,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松梁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松梁管委會,又稱十一大隊。1968年9月…[詳細] |
司城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傳說早年此壩有一司法官在此建一城廓,故名。…[詳細] |
一字社區 | ~006 | 主城區 | 一字山位于該社區境內,社區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印盒村 | ~201 | 主城區 | 境內有一印盒山其山形似方印盒,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印盒寨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印盒寨管委會,又稱七大隊。…[詳細] |
碧石村 | ~202 | 主城區 | 境內山崖上有一大石呈青色,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碧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碧石管委會,又稱三大隊。1968…[詳細] |
韓渡村 | ~206 | 主城區 | 韓渡寺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寺廟名為名。…[詳細] |
花包村 | ~210 | 村莊 | 境內山包上長有許多花,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花包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花包管委會,又稱十六大隊。1968年…[詳細] |
黃桷村 | ~211 | 村莊 | 村內有一棵很大的黃桷樹,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黃桷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黃桷管委會,又稱十七大隊。1968…[詳細] |
平橋村 | ~213 | 村莊 | 境內河上架一平橋,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平橋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平橋管委會,又稱六大隊。1968年9月,…[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街道位于司城壩而得名。
基本介紹:
司城街道位于城區西部,是恩陽主城區三個街道之一,東接登科街道、巴州區福星鄉,西接青木鎮,南連文治街道,北鄰上八廟鎮,幅員面積36.49平方公里,轄7個村、6個社區,78個村(居)民小組,4858戶、15680人,其中城鎮人口672人,農業人口15008人,2016年全街道GDP為30025萬元。
歷史沿革。解放后,1962年設人民公社;1969年改為革命委員會;1980年設司城鄉;1993年撤司城鄉并入恩陽鎮;1998年恢復司城鄉建制;2005年撤鄉重新并入恩陽鎮;2014年9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恩陽鎮建制,劃入登科街道;2016年11月,經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批準從登科街道劃出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巴中市調整巴州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青木鎮,將原青木鎮花包村、黃桷村、向陽村、平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司城街道管轄,司城街道辦事處駐齊家梁社區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