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點壩村 | 隸屬:地巫鎮 |
區劃代碼:513335104208 | 代碼前6位:513335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V |
長途區號:0836 | 郵政編碼:62765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藏語,意為“以前有個活佛到村子里看望老百姓時,看到四個村民在用麥子熬粥”。
基本介紹:
地巫鎮四點壩村距縣城145公里,距地巫鎮人民政府20公里。海拔2900米,由2個自然村組成,分別為四點壩自然村和江下貢自然村。村內有水利、農田基礎設施,草地面積為3.1937畝,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
四點壩村與熱思村、甲雪村、壩伙村、仁娘村、安里頂村、貢伙村、尼木龍村相鄰。
歷史沿革:
解放后,設立四點壩行政村。
1960年5月,巴塘縣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四點壩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四點壩生產大隊、四點壩大隊。
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1972年5月,更名為四點壩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
從1978年11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對我國“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撥亂反正;1981年6月,復名四點壩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19
周邊相關:
四點壩村附近有巴塘措普溝、茶馬古道-鸚哥嘴、巴塘姊妹湖國家濕地公園、當古寺、措普寺、噶登彭德林寺等旅游景點,有巴塘核桃、巴塘南區辣椒、巴塘蘋果、巴塘團結包子、巴塘核桃油、巴塘黑美人土豆等特產,有巴塘弦子舞、熱巴舞、巴塘弦子舞、瑪達咪山歌、丹巴藏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