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攔江鎮 | 隸屬:安居區 |
區劃代碼:510904104 | 代碼前6位:51090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J |
長途區號:0825 | 郵政編碼:629000 |
人口數量:約4.05萬人 | |
辦公地址:會元街3號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會元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清朝道光年間修建了一座橋,叫會元橋,社區遂借取橋名為名。…[詳細] |
東平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轄區內有一條主街名為東平街,社區遂借取街道名為名。…[詳細] |
吉祥社區 | ~003 | 鄉中心區 | 意指此地連年平安、安定、祥樂,故名。解放初屬于綿陽專區,1950年建鄉建村;1961年成立蓮花人民公社一大隊八隊;1992年合鄉并鎮更名為遂寧市市中區…[詳細] |
檬子埡村 | ~201 | 村莊 | 村中心地帶的埡口上長了一株很大的檬子樹,故名。…[詳細] |
染房溝村 | ~202 | 村莊 | 因此處有一間染房,故名。1985年以前為遂寧縣攔江區攔江鄉12大隊,1985年撤縣建市,為遂寧市市中區攔江鄉12大隊,1993年合鄉并鎮,原五里橋村與…[詳細] |
轉龍橋村 | ~204 | 村莊 | 此地有一座橋梁,名為轉龍橋,村以橋名。1985年撤縣建市,為遂寧市市中區攔江鄉五大隊,1993年合鄉并鎮,為遂寧市市中區攔江鎮轉龍橋村村民委員會,20…[詳細] |
鳳鳴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清朝時期此處有一鳳鳴書院,故名。1985年以前為遂寧縣攔江區攔江鄉六大隊;1985年撤縣建市,為遂寧市市中區攔江鄉六大隊;1993年合鄉并鎮,為遂寧市…[詳細] |
千塊石村 | ~206 | 村莊 | 早年間從馬河到攔江場鎮趕集的大道是用石板鋪成的,石板有千塊之多,故而得名。…[詳細] |
崇勝寺村 | ~208 | 村莊 | 此境內修建有大宏寶殿一座,取名為崇勝寺,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詳細] |
玉泉寺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以前當地有一座很大的寺廟,而廟前又有一泉水井,因此得名玉泉寺,村名遂借取“玉泉”為名。…[詳細] |
成玉橋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該村村民在經過本村的河上修建了一座橋,命名為成玉橋,村名遂借取橋名為名。…[詳細] |
峨眉店村 | ~211 | 村莊 | 據傳,明朝洪武年間,此地商業繁華,又因成群白鶴在此鳴叫,名鶴鳴店村。幾百年后,白鶴漸無,取諧音改名為峨眉店,故名。…[詳細] |
馬河嘴村 | ~212 | 村莊 | 因地形像馬又像鶴,名為馬鶴嘴,后來簡化為馬河嘴,故名。…[詳細] |
大益灣村 | ~215 | 村莊 | 寓意為當地群眾辦實事,故得名大益灣,故名。…[詳細] |
龍門村 | ~216 | 村莊 | 據傳清朝中期時,此地無人居住,由唐啟勝帶領家人從廣西桂林遷來此處,命名為龍門溝,故名。…[詳細] |
富國寺村 | ~217 | 村莊 | 因此處原有一廟宇為富國寺,村名遂借取廟名為名。…[詳細] |
土橋子村 | ~219 | 村莊 | 早年間有人在店子灣小河上以數根圓木上鋪滿泥土為便橋,故得名土橋子,故名。…[詳細] |
五瑯壩村 | ~220 | 村莊 | 根據地形特征和約定俗成命名。此地由干井壩、黃泥壩、張家壩、灰壩、五瑯壩五個壩子組成,而五瑯壩居中,因此該村命名為五瑯壩村,故名。…[詳細] |
庫樓灣村 | ~222 | 村莊 | 據傳,過去一財主在此掘地一丈余,下鍵錢庫,上建樓房,故名。…[詳細] |
回音寺村 | ~226 | 村莊 | 據說,一百多年前有一座廟,名為回音廟,為順口,將廟改成寺,故名。…[詳細] |
蓮花村 | ~228 | 鄉中心區 | 蓮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會龍橋村 | ~231 | 村莊 | 早年間此處有一座橋,因傳說曾有龍在此相會,故稱會龍橋,村以橋名。…[詳細] |
花梁灣村 | ~234 | 村莊 | 據查,由西部中城第六甲地名高樓寺,在清朝元年被大火燒,在清理廟堂時,挖出一根長一丈五尺、直徑約30公分的花樹,花樹的花紋像菊花,后被當地修廟的人知道就…[詳細] |
上溝村 | ~236 | 村莊 | 建村時該地地理位置呈凸顯居高不下,故名。…[詳細] |
獅陸村 | ~237 | 村莊 | 據查,在魚家灣、何家灣獅子坪、藥鋪灣下崖邊各有一獅子石像,并且三個獅子眼睛望著六個灣,稱為“三獅陸灣”后來建村,故而得名“獅陸村”,故名。…[詳細] |
洪家巖村 | ~238 | 村莊 | 據查,該地有一山巖,巖石呈暗紅色,“洪”與“紅”同音,故叫“洪家巖”,村名遂借取山巖名為名。…[詳細] |
柏林村 | ~241 | 村莊 | 柏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接紹寺村 | ~242 | 村莊 | 該地有一古老寺廟,廟名集召寺,村名取諧音得名。…[詳細] |
福興巖村 | ~243 | 村莊 | 據查,解放前,此地條件極差,百姓困難,民不聊生,為求上蒼保佑一方平安,在此村修建廟宇,保佑后代平安、富貴、興邦,故名。…[詳細] |
廣福村 | ~247 | 村莊 | 寓意村民生活能過的美好幸福,故名。1985年以前為遂寧縣攔江區廣福人民公社4大隊,1985年撤縣建市,為遂寧市市中區涼風鄉4大隊,1993年合鄉并鎮,…[詳細] |
地名由來:
歷史上此地夏季洪災嚴重,百姓苦不堪言。清乾隆年間,一才子在得中會元衣錦還鄉后,召集家鄉百姓攔河改道、挖河修橋、填河造街、擴街興場,除患興利,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為紀念“攔河建場”這一歷史壯舉,故取攔河二字得名。
基本介紹:
2019年,撤銷蓮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攔江鎮管轄,攔江鎮人民政府駐會元街3號。
攔江鎮位于遂寧縣西部邊陲、瓊江河上游、離縣城公路七十五公里,石板大路一百二十里。東鄰勞動鄉五村;南與水井鄉三村、十一村接壤;西靠馬河鄉一、二、九村;北與蓮花、涼風鄉毗連。全鄉幅員面積29.537公里,合44305.502畝。東西水平距離約6.5公里,南北水平距離約5.5公里。全鄉總人口據一九八三年統計為18318人,其中農業人口16999人,非農業人口1319人均屬漢族。全鄉共十三個村,一百二十七個村民小組。其鄉政府所在地處攔江鎮中心。東徑105°9′45″,北緯30°22′30″。全鄉是一個糧棉油綜合
榮譽排行:
2022年6月,攔江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
2022年2月,攔江鎮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城市化發展區)。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攔江鎮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2020年9月,攔江鎮入選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森林小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攔江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7年8月,攔江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4年7月,攔江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槐蔭橋塔位于遂寧市安居區攔江鎮馬河嘴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槐蔭橋塔坐東北朝西南,為石質仿木結構的五層樓閣式塔,通高9.9米。塔基為素面,塔身呈四邊形,層層上收,內空心,每層四面均
歷史沿革:
清代屬遂寧西區。
民國時建鄉。
建國后改為遂寧縣第四區。
1981年設區。
1985年設辦事處。
1992年撤辦事處并鄉建攔江鎮。
2003年撤銷遂寧市中區,劃歸安居區管轄。
2019年8月31日,經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蓮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攔江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