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茸安鄉 | 隸屬:阿壩縣 |
區劃代碼:513231214 | 代碼前6位:51323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號:0837 | 郵政編碼:624600 |
轄區面積:約10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40人 |
人口密度:約3人/平方公里 | 海拔:2950米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阿斯久村 | ~200 | 村莊 | 因位于阿斯久隆洼(溪流)旁得名,藏語“阿斯久”含義為“狐貍嘔吐”之意,故名。…[詳細] |
蒙古村 | ~201 | 村莊 | 傳說很久以前,該村的首領為蒙古族人,因久病不起,經茸貢(寺)格爾登喇嘛治愈后,將此村獻給茸貢(寺)作領地。格爾登喇嘛為了答謝這個蒙古族人獻地之情,遂將…[詳細] |
安壩村 | ~202 | 鄉中心區 | “安壩”為以前村內部落首領房名。1959年建立安壩農業合作社。1975年成立安壩大隊。1984年1月改建為安壩村至今。…[詳細] |
直尕村 | ~203 | 村莊 | 職尕為本地一帶的地片名,藏文含義為小村,故而得名。…[詳細] |
夏爾尕村 | ~204 | 村莊 | 藏語夏爾嘎”含義東方,村類房舍連成一排,座西朝東,故名。…[詳細] |
格爾登瑪村 | ~205 | 村莊 | 解放前為茸貢(寺院)領地,因受寺院格爾登喇嘛管轄,故名格爾德瑪(瑪為牧區部落名稱尾綴音),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在茸貢、安壩兩鄉合并建鄉時,取兩鄉前—個字得名。
基本介紹:
茸安鄉地處阿壩縣東南角,距離縣城86公里,海拔2950米,屬阿壩縣大骨節重病區,面積1003平方公里,全鄉轄6個行政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全鄉人口579戶,2898人,全鄉共有黨員104人,人均年收入3520元,其中精準識別貧困戶154戶,752人,低保兜底471人,大骨節645人,共有五保戶13人,城鎮低保83人,參加城鄉養老保險843人正在進行收集資料工作、新農合醫療保險2809人,學齡兒童365名。轄區內有1座格魯派寺院茸貢寺,在冊僧人87人。
歷史沿革:
1949年,阿斯玖各村落屬青海久治康薩爾土官管轄的安羌部落塔爾么寨;安壩部落屬阿壩麥桑土官管轄的柯河區域;蒙古、職尕、夏爾嘎、格爾登瑪為茸貢(寺院)領地,屬阿壩麥桑土官。
1962年,安羌鄉內阿斯玖合作社劃歸茸安鄉,析格爾登瑪、柯爾洼2牧業合作社置格爾登瑪鄉。
1964年,格爾登瑪鄉改合作社,劃歸茸安鄉。
1975年,鄉改公社。
1978年,更名茸安公社。
1984年,公社改茸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