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郝莊社區 | 隸屬:郝莊鎮 |
區劃代碼:140106100004 | 代碼前6位:140106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來歷有二:其一,《陽曲縣志》為郝莊。相傳古代松莊一帶為黑松林,故取“黑”字為黑莊“松”字為松莊,因本地方言“黑”,“郝”字音相近,后更名為郝莊。其二,郝莊地處冀中平原,滹沱河畔,毓秀鐘靈,水土膏腴,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發達,考古資料表明,遲至商周時期已有人類繁衍生息于此。金元建永寧寺及興善寺。傳明代之前境西北有桃花村,一夜之間被“臭蟲”吃光。明代靖難之變后郝、張兩姓在此定居,取名郝張村,后隨字音演變成郝莊。因郝莊社區居委會位于郝莊,故名。
基本介紹:
郝莊村歷史文化悠久。據山西省史志辦公室考證,郝莊村歷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我國的奴隸社會。當時殷商朝二十七帝乙的兒子期的封地郝鄉,即是現在的郝莊,同時也是天下郝姓人的發祥地。改革開放初期,郝莊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認清市場經濟在農村中的作用,制定發展戰略,村辦企業先后辦了20多個,形成了以機械加工制造、冶金、建材、飲食為主的綜合性工業體系,郝莊的企業走上了集團化、規模化的發展思路。1990年,由郝莊鄉人民政府主導、籌建的第一個服裝批發市場(老東城)在朝陽街上落成,開啟了朝陽街服裝批發業的先河。由于服裝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交通便利,短短幾年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量商賈,成為山西十大市場
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郝莊人民公社,屬郊區。
1959年,劃歸南城區。
1960年,并入雙塔公社。
1961年,屬劃歸南城區。
1963年,劃歸郊區。
1970年,并入南郊區。
1979年1月,撤銷郝莊人民公社,設立郝莊鄉。
1997年5月,郝莊鄉劃歸新設立的迎澤區,屬迎澤區郝莊鎮管轄至今。
200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把郝莊定為“城中村”改造的試點村。
郝莊的社會轉型進入實質性階段。
2008年8月,太原市迎澤區人民政府下
周邊相關:
郝莊社區附近有太原文廟、太原雙塔寺(永祚寺)、太原白云寺、太原食品街、崇善寺、太原碑林公園等旅游景點,有山西拉面、莜面栲栳栳、過油肉、蕎面灌腸、羊肉蒸餃、太原玉雕等特產,有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太原高蹺、龍須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藝、廟會(晉祠廟會)、晉陽花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