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營里村 | 隸屬:唐興鎮 |
區劃代碼:141022100226 | 代碼前6位:1410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L |
長途區號:0357 | 郵政編碼:0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知罃,字子羽,亦稱荀罃,其先祖是生于南壽城村的晉國大夫茍息,他是晉獻公的股肱之臣;荀息生荀逝,為文公時大夫;荀逝生荀林父,為文公的中行將,景公的中軍元帥。知罃的父親荀首是荀林父的同母弟,林父為晉正卿時得入卿列,官至亞卿,因其食邑在知(今臨猗縣)地,便以知為氏別族知氏,他便是知氏家族的始祖,稱知莊子。晉楚邲之戰時,荀首為下軍大夫。他不同意先轂貿然渡河的主張,認為不接受主帥指揮,自行其是,必敗,“雖免而歸必有大咎”。邲戰中其子知簽被楚將熊負羈俘虜,荀首聞訊后,率其私屬返回楚陣之中,拼死沖殺,荀首的御廚魏錡射殺楚將連尹、襄老載其尸歸。又射中楚公子谷臣(楚王之子),囚之而返。公元前588年夏天,知罃留楚十年,晉楚兩國關系開始冰釋,已做了亞卿的荀首請求景公后,晉國把在交戰中死去的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體還給楚國,要求以此換回被俘的晉大夫知罃。當時晉雖失敗,但未喪元氣,楚雖取勝,但一時還無力制服晉國,加上知罃的父親荀首已被提拔為晉國的中軍副帥,楚怕晉尋事,所以楚人沒有拒絕,答應讓其回國。知罃回晉后便襲父爵為卿。公元前578年在伐秦的麻隧之戰時,他代趙同為下軍佐;晉、楚鄢陵大戰中,他以下軍佐之職留守絳都。次年,晉國發生了“車轅之役”,即殺死晉厲公的政變,知罃守中,未曾介人。公元前573年,他奉欒書之命使周,迎接亡公子孫周返晉,成為悼公的擁立者。悼公重遷四軍時,他遷為上軍佐,公元566年韓厥告老,知罃為中軍帥,他幫助晉悼公制定出了符合當時晉國國情的廢楚伐鄭的政策,并取得成功,終于形成了晉國復霸諸侯的局面,卒謚“武”。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營里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營里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營里村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唐興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1022100226,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41022。郵政編碼為041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57 ,車牌號碼為晉L。營里村與鐵源社區、葦溝村、封壁村、陵下村、南官莊村、石橋村、壽城村、東壽城村、上高村、下高社區、唐堯社區、冶南村、下石村、潞公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明清時,歸覆釜鄉;1949年10月,屬五區,稱行政村;1953年5月,屬壽城鄉;1956年3月,屬北關鄉,稱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1月,屬先鋒人民公社,稱管理區;1961年5月,屬城關人民公社,稱生產大隊;1984年11月,屬城關鎮,稱營里村民委員會;2002年5月,屬唐興鎮;2020年1月,根據《翼政函發〔2020〕3號》文件,將營里村、鳳架坡村合并,設立新的營里村,村委會駐營里。
自命名起
周邊相關:
營里村附近有佛爺山景區、翼城古城景區、翼城綿山景區、歷山景區、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翼城大河口遺址等旅游景點,有翼城蘋果、翼城翅果、隆化小米、翅果油樹、銀耳湯、翼城十大碗等特產,有翼城花鼓、翼城老虎上山、翼城西閆民歌、翼城渾身板、翼城孝義旱船、翼城堡子河蚌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