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馬村 | 隸屬:里砦鎮 |
區劃代碼:141022102208 | 代碼前6位:1410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L |
長途區號:0357 | 郵政編碼:0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古時天子、帝王在一年四季的每季都要田獵講武,春天叫搜獵,即搜尋不孕之獸而殺之;夏天叫苗獵,即獵捕糟害禾苗之禽獸;秋天叫獼獵,凡所圍獵范圍之內,盡可捕殺;冬天叫狩獵,萬物盡成,無所顧忌,圍獵之處皆可盡殺。帝堯被眾部落擁立為天子,以唐侯即位于平陽(即今襄汾陶寺),統一中原,賓服四夷,平治水土,設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的雛形;欽定歷法,創立華表,開創了人類文明歷史的先河,萬民擁戴,千臣稱頌。一日,專掌教練軍旅之事的后羿與專掌教導農田之事的后稷商議,請帝堯到崇山北麓田獵講武。帝堯應允后,二人便與大司徒契南行崇山一帶先行布置,并商定于11月15日各部落武士會聚于此。后稷擬定了田獵章程,交付給管理山林川澤的人(當時稱山虞),劃定場地方園25千米,凡有礙行獵之物預先清除,周圍豎立旌旗作為標識,并在四周建立四門,西門為正門,由帝堯夫婦與各部落首領進入,余臣從東南門三門進入,并在四門之內建有平臺,作為眾武士獻禽之所。一切準備停當之后,各部落武士早于14日會聚于此。15日晨,后羿、后稷等一班文臣武將護衛著帝堯來到圍場。帝堯和各部落首領及眾臣帷幕居于正中,其余將士、百姓一層一層環列其外。帝堯休息一會兒,便與諸臣出帳,環視四周,但見圍場莽莽,萬帳森森;自西門走出,東西一望,穿林度谷,層巒疊嶂;南北俯視,舊都唐城宗廟森嚴,新治陶寺宮宇參差,想自己平日勤政愛民,日理萬機,勞心費神,也得盡興圍獵,愉悅一番身心。看到圍場四周旌旗遍播,四門高聳,他便問后稷和后羿:“四面合圍,禽獸從何逃遁?”后羿奏告帝堯,冬狩當可盡殺不留。帝堯以此為不仁,讓后羿傳令吩咐將士拆去南門,凡南門將士一半從東門進,一半從北門進。自此,“天子不合圍”這句話就被載人《禮記》中,成為帝堯的仁德之舉。圍獵開始后,帝堯親御甲胄,執弓挾矢,與各部落武士自四周向圍心輾動。頓時,紅旗翻飛招展,處處禽飛獸奔,虎嘯豺嗥,熊吟狼吼,喊殺之聲,蕩滿山谷,箭如飛蝗,禽鳥下墜,所有禽獸幸而逃脫的,統統向南折東逃遁,場面非常壯觀。仲冬天氣,日晷甚短,不知不覺已過黃昏。帝堯轉身,已見皓月當空,山間如晝。忽然從天降一異獸,落地后從面前橫掠而過。當時,人們都不知這是何物,后羿便趕快拈弓搭箭,直向黑影射去,那黑影只向南逃竄,并不折東而遁。及眾將士依著嗚叫聲找到今唐城以西的一片曠地上時,只見那異獸已腿中一箭,無力逃亡。眾人將異獸抬到圍場,讓帝堯觀看,此獸形狀如馬,而頭是黑的,背上兩側長著兩個如鐵板的東西,還在不停的哀鳴。帝堯吩咐后稷喚來看管山林的人,問這異獸叫什么名字,山虞告訴帝堯,他不曾見過,只聽上了年歲的人說曾在這崇山之中見過一種異獸,其狀如馬,背上的毛很長,且背上丙側覆著肉翅,平日不會飛,只有在圣明的天子出巡時才會在空中飛翔,人們便叫它天馬。帝堯便讓后羿將異獸背上左右一扳,果然有兩個肉翅,于是讓山虞負責管理異獸,待傷好后放歸山中,并命人將異獸逃遁所臥之地喚做“天馬”,悅欽獯紋嬗觶飧齙胤驕褪墻裉瞥且暈韉奶炻澩濉L炻硎且虻垡⑽Я雜鲆焓薅妹5燦幸凰凳且蚪墜詿搜碩妹G聳譴呵锝苯襠轎骷匾員彼囊恢至悸懟!蹲蟠Y夜輟吩兀骸敖饗⑶胍鄖擻氪辜凇⒓俚烙謨菀苑ル健保得髂鞘奔氐牧悸砭褪終涔蟆O墜游Γ駒詒氐謾<儆莘ル膠螅β碇賾只氐澆勻瘓統閃慫淖ㄓ米錚筆本脫諤炻澩濉L炻硪蛞⒎暌焓薅螄墜詿搜悸磯雒噬堆錚恢貝訟呂礎�。
基本介紹:
天馬村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里砦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1022102208,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141022。郵政編碼為041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57 ,車牌號碼為晉L。天馬村與東續村、西溝村、唐城村、感軍村、吉壁村、東午寄村、開化村、老官莊村、神溝村、里砦村、上韓村、鄭壁村、北續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天柱鄉;公元1917年,屬五區,稱天馬編村;公元1939年,屬五區,稱天馬行政區;1953年5月,屬里砦鄉;1956年3月,屬里砦鄉;1958年8月,屬躍進人民公社,稱天馬管理區,后稱天馬生產大隊;1961年5月,屬里砦人民公社;1984年12月,屬里砦鎮,稱天馬村民委員會至今。
周邊相關:
天馬村附近有佛爺山景區、翼城古城景區、翼城綿山景區、歷山景區、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翼城大河口遺址等旅游景點,有翼城蘋果、翼城翅果、隆化小米、翅果油樹、銀耳湯、翼城十大碗等特產,有翼城花鼓、翼城老虎上山、翼城西閆民歌、翼城渾身板、翼城孝義旱船、翼城堡子河蚌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