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凌井村 | 隸屬:西凌井鄉 |
區劃代碼:140122203200 | 代碼前6位:1401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因村子地處山溝,溝內有一眼水井,水源充足,為吃水方便,居民多靠近水井定居,故而得名凌井村。古時候這里是西北與陜北沿河各縣通往太原的交通要道,宋朝時此地為兵家駐防要地,設置有酒館、客棧,史稱“凌井驛”、“凌井口”。
基本介紹:
西凌井村簡介
西凌井村位于陽曲縣西部山區,是西凌井鄉鄉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康西公路、太佳高速縱貫南北。全村面積46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戶籍人口1235人,516戶,耕地1966畝。農民收入以種植、運輸、服務、務工為主,特別是太佳高速公路通車后,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76元。
近年來,西凌井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重點圍繞6個全覆蓋、護林防火安全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科學規劃,對標一流,分步實施,著力打造具有山區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態和諧新農村。“6個全覆蓋”建設方面,街巷硬化全部完成實現戶戶通,農民便民連鎖店成功加盟,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1961年以所管轄村莊名稱西凌井村,西凌井大隊,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把人民公社管理委會改為鄉(鎮)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委),1986年更
周邊相關:
西凌井村附近有青龍古鎮、青草坡鄉村莊園、太原方特東方神畫、北社西林寺、青龍鎮文昌宮、帖木兒塔等旅游景點,有陽曲小米、太原五加皮、陽曲大蒜、白馬掌小米、陽曲白桃、陽曲國光等特產,有廟會(晉祠廟會)、晉陽花饃、并州刀剪制作技藝、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藝、晉陽風火流星等民俗文化。